池塘叉尾回高产养殖 (养叉尾鱼的池塘条件要求)

养鸡 用户投稿 2023-10-29 07:59 233 0

昨天和朋友谈论到最近周围圈子经常谈论到的问题池塘叉尾回高产养殖 发现大家对这个知识都有不同的见解,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下池塘叉尾回高产养殖 的知识,以及会对养叉尾鱼的池塘条件要求这个点进行重点的阐述下,看完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叉尾鱼养殖技术

蛔鱼的价格和养殖方法

怎样在山区山村养殖淡水虾?

怎样选择放养鱼种

养殖梭鱼要什么要求




叉尾鱼养殖技术


人工饲养技术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1、亲鱼培育期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2、鱼苗培育期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天~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鱼苗经5天~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米~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分钟~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鱼苗下池后2天~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3、鱼种饲养期这个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通常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鮰 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4、成鱼饲养期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主要还是池塘养殖,面积3亩~6亩,水深1.5米~2米为宜。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 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鮰 鱼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中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另外,斑点叉尾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鱼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8公斤土霉素投喂治疗。此外,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是由口丝虫和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扩展资料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鱼体长大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5-8.5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3-7.5为最适范围,盐度适宜范围为0.2-8.5‰。食性:幼鱼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枝角类、水生昆虫等;成鱼则以浮游动物、各种蝇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小杂鱼为主食。在人工饲养下,各生长阶段均喜食人工饲料。斑点叉尾鮰日夜均摄食,且有集群摄食的习性,主要以底层摄食为主,但幼鱼有时也游到水面摄食。参考资料来源:-斑点叉尾鮰


蛔鱼的价格和养殖方法


斑点叉尾蛔属底栖杂食性鱼类,目前在中国主要是池塘养殖,具有投资小、不受面积大小的限制、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等特点,适合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淡水水域养殖。可主养,也可与鲢、鳙、鳊、罗非鱼等混养。现将池塘主养斑点叉尾蛔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l)池塘条件

    池塘-般要求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最好为3-10亩,水深1.6-2.0米。池底平坦,无淤泥或少淤泥,有注排水设施,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且无污染,pH值7-8.5,池塘配备3千瓦推进式增氧机1台。

    (2)鱼种放养

    ①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半个月,先清除池底淤泥,保持水深6-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60-75千克进行消毒。待池塘水体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后放苗。

    ②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在水温10-15摄氏度时用3%-5%的食盐溶液浸泡5-10分钟,以增强对鱼病的抵抗力。

    ③放养模式每亩放养规格30-50克/尾斑点叉尾蛔800-1200尾,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动能力强,同时套养25克/尾左右的鳞鱼种150-200尾、鳙鱼种20-30尾。不宜放养其他吃食性鱼类,否则不利于斑点叉尾蛔的摄食和生长。


怎样在山区山村养殖淡水虾?


一、养殖池塘及水质条件 池塘面积5.3亩~6.3亩,水深2.0m~2.3m,水源为地下井水,池塘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且每亩池塘配备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00kg/亩或漂白粉5kg/亩~10kg/亩彻底清塘消毒,1周后加注清水0.8m~1.0m,施入有机肥100kg/亩~200kg/亩肥水。水质分析结果为pH值8.0,溶解氧14mg/L左右,COD15.6mg/L。 二、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量依据养殖方式而有所不同,精养时,斑点叉尾鮰1000尾/亩~1200尾/亩,鲢100尾/亩~150尾/亩,鳙30尾/亩~50尾/亩;混养时,斑点叉尾鮰600尾/亩~800尾/亩,鲢200尾/亩~250尾/亩,鳙80尾/亩~100尾/亩,团头鲂20尾/亩~30尾/亩,彭泽鲫50尾/亩~80尾/亩。如果要求当年出塘上市,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规格应在体长15cm~20cm,其它品种鱼种放养规格应为30g/尾~50g/尾。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求整齐、体表无伤。投放时用浓度为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10分钟进行消毒。 三、饲料投喂 1.饲料配制   根据斑点叉尾鮰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不同配方的颗粒饲料,经筛选,斑点叉尾鮰鱼种(体重8g~50g)饲料的配方为鱼粉15%、豆粕32%、次粉25%、玉米粉10%、麸皮8%、酵母4%、胡饼6%、VA0.2%、VB0.2%、矿物质添加剂2%,饲料系数1.7;成鱼(体重50g以上)饲料的配方为鱼粉11%、豆粕35.3%、次粉13%、玉米粉21%、麸皮6%、酵母5%、胡饼4%、VA0.2%、VB0.2%、矿物质添加剂2%,饲料系数1.9。  2.投喂原则   即定点:每天在固定位置投喂,边投喂边观察鱼体摄食和活动情况;定质:保证饲料原料新鲜、无霉变、无异味,加工后的饲料营养全面、颗粒适口、粉末少;定时:每天坚持同一时间投喂,由于斑点叉尾鮰从食物摄入体内到排出需6小时~8小时,因此鱼种阶段每餐间距5小时~6小时,成鱼阶段每餐间距8小时~10小时;定量:鱼种阶段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2%,每天投喂2次,成鱼阶段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每天投喂1次,具体的日投喂量和每天投喂次数应依据水温、鱼体体重变化等灵活掌握。  3.驯化   鱼种放养后要对其进行驯化。根据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的习性,开始驯化摄食颗粒饲料的时间选择在黎明和傍晚,每天投喂2次,每次持续0.5小时。驯化时,在固定点用木棒敲击饲料盆,通过声音传导,使鱼体形成条件反射,定点集群摄食。通过20天左右的驯化后,可确定为每天上午的8点和下午的5点进行定点投喂。 4.投喂技巧   每次投喂在开始时量要少一些,间隔时间要长一些,投喂速度慢一些;待鱼体集中抢食数量多时,间隔时间短一些,投喂速度快一些;在投喂后期,间隔时间再长一些,至80%左右的鱼体不再激烈抢食时停止投喂。颗粒饲料的长度与粒径,在鱼种规格小于体长7.5cm时可投喂破碎的饲料,体长大于7.5cm的鱼种可投喂长度4.8mm的颗粒,规格达到体重220g后,通常投喂长度6.5mm、8.0mm或9.5mm的颗粒;颗粒饲料的粒径也要与鱼种规格相适应,鱼种规格为50g/尾~100g/尾时饲料粒径2.2mm,鱼种规格为100g/尾~200g/尾时饲料粒径3.2mm,鱼种规格大于200g/尾时饲料粒径4.2mm。 四、养殖管理 1.每隔15天用50mg/L~10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H值至微碱性,抑制养殖水体中有害细菌的生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病害预防。 2.适时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m~1.0m;夏季高温季节,水位应加深至2.0m以上;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冰封期长达2.5个月,应将水位加深至2.3m以上,以防冻伤鱼体,保证鱼类安全越冬。 3.高温季节,鱼类活动量大,鱼体新陈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池塘要经常加注新水,可以每隔3天~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cm~35cm,且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维持池水透明度为20cm~25cm。 4.定时开启增氧机,可以增加池塘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为晴天中午开启1小时,阴天次日凌晨开启,阴雨连绵或水体较肥而需要预防浮头时在当天的后半夜开启。 5.每隔半个月用粘网捕捞鱼体进行检测,了解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体摄食、活动等情况,认真记录。 五、病害防治 1.鱼病流行季节要提前预防,采取外泼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外用泼洒的药物可选用生石灰50mg/L~100mg/L;内服的药物可选用土霉素200g/100kg、维生素C20g/100kg等,制成药饵加以投喂。 2.我们认为,在高海拔盐碱地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只要把好饲料质量关,定期搞好水质消毒和病害预防,特别是小三毛金藻的预防工作,一般不会发生大的流行疾病。


怎样选择放养鱼种


一般地,选择放养鱼种,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池塘设施条件、鱼种和饵肥料、养殖技术水平、资金投入能力和历年的养殖经验等具体情况综合而定。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是首选品种。以食用鱼养殖为例,一般某种商品鱼的需求量因各地人们食鱼习惯的不同而会有所差异,这些习俗的不同,导致对某种鱼的需求量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放养需求量大的品种。2.池塘条件。池塘的水质、保水性能以及地理方位是池塘养鱼重要的指标。一般池塘的水质好、浮游生物丰富的,宜以滤食性的鲢、鳙鱼为主体鱼;水质较瘦的、保水性差的池塘宜养殖草食性(草鱼)、杂食性(鲤、鲫鱼)的鱼类。南方的池塘,除了传统的主养草鱼、鲂鱼外,还可以养殖鲮鱼、胡子鲶等热水鱼,也可以养殖观赏性的热带鱼类;中部地区的池塘可以选择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鲤科鱼类养殖,适当扩大胡子鲶、斑点叉尾鮰、泥鳅、黄鳝等品种养殖;北方的池塘除了传统的主养鲤鱼、鲫鱼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


养殖梭鱼要什么要求


野生梭鱼分布在我国沿海河口港湾的咸淡水交汇处。该品种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通常幼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0--38‰,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对水域温度的适应范围为3--35℃,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2--25℃,当水温低于-0.7℃时,即停食。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养殖投资小、市场走俏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因此,农家在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池塘、水库等水域发展梭鱼养殖前景广阔。

一、鱼苗运输与培育

(一)鱼苗的运输 梭鱼鱼苗的运输,一般在5月初至6月中旬进行,内地养殖户多从沿海地区的梭鱼繁殖场购苗,运输苗种的车辆为普通面包车或农用运输车。鱼苗的包装通常用自制的双层塑料薄膜袋(俗称“氧气袋”),每只袋装幼鱼苗(体长0.25--0.3厘米)3500--4000尾,充足氧气后,再将塑料袋装入纸质包装箱中。运输途中,每隔10--12小时,检查1次鱼苗活动情况,对少数氧气不足的袋要及时补氧。鱼苗运至目的地后,分别放入水泥池或大盆中,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或河水。投放前鱼苗用2%--3%的盐水浸泡2分钟后入池。

(二)鱼苗的培育 放苗后第2天开始用煮熟的鸡蛋投喂,每隔4小时喂1次,1周后改喂豆饼、鱼粉等。鱼粉易引起鱼苗气泡病,应尽量少喂。1个月后放入池塘等水域中培育。

(三)日常管理 每两天从池底排掉10厘米的污水,并加入新鲜的水。每隔15天用1×10(的负6次方)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防病,每10天抽样检查鱼苗体重和体长,了解生长发育情况。

池塘叉尾回高产养殖 (养叉尾鱼的池塘条件要求)

二、成鱼养殖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一般为0.33--1公顷,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水深1.5米左右,以泥沙底质为佳。水库养殖梭鱼,以有池滩、苇草的生态环境最为理想。

(二)施肥 鱼苗放养前要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然后,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消毒,注入清水,水深0.5--1米,施用有机粪肥200公斤。1周后生石灰毒性消失,水变成微绿色时(水体透明度25厘米左右),即可把鱼苗放入池塘中养殖。水库养殖梭鱼,通常在浅水处每隔50米设一个施肥点,每0.067公顷施肥约300公斤。

(三)投放鱼苗 我国大部分地区,6月中旬水温升高,池塘(水库)水体浮游生物形成高峰时开始投放鱼苗。投放前用3%食盐水浸浴鱼苗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每0.067公顷投放量为混养鱼塘600尾、精养鱼塘1200--1500尾,规格4--5厘米。

(四)投喂饲料 在保持养殖水体有一定肥度的前提下,在水面下30--50厘米处每0.067公顷设饲料台(1.5平方米)1个。饲料台用竹杆扎成,缝制上密眼的网纱,中间稍凹,周边稍高。鱼苗放养后第2天开始投喂。投料时要鼓掌或敲打发出响声,以形成条件反射诱集鱼群觅食。投饵时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每日上午9时投喂占全天饲喂量的40%,下午4时投喂量占60%。同时,还应结合水温、天气、鱼体规格、觅食状况等综合因素灵活掌握投喂量,做到既不浪费,又能让鱼吃饱。投喂品种主要为:米糠、豆饼、花生饼、棉饼、茶籽饼、麦麸等。

(五)水体管理 我国中、西部地区,6月份水温仍较低,池水应保持在1米左右,以利于增温。随着水温的升高和鱼体的增大,应每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10厘米左右,直至达到养殖的最大水体为止。

以后根据水质变化及时换水注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换水时先排后注,每次交换水不要超过10厘米。如消毒防病每月泼洒1次生石灰,浓度为15×10(的负6次方)。梭鱼养殖过程中,还应加强巡塘,防止浮头,防止堤坝破损,防止敌害动物以及水生植物的危害。

三、捕捞

一般梭鱼养殖一年就可以捕捞,但个体重只有150克左右,第2年生长较快,鱼体重可达650--1200克。

梭鱼捕捞的方法主要有:稀网捕捞法(捕大留小,逐渐上市)、放水捕捞法(通常为清塘所采用的捕捞方法)、拖网捕捞法等。生产者捕捞梭鱼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行情,选择不同的方法。

视力保护色: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