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鲈鱼养殖 (攀鲈鱼养殖多少个月可以上市)
这几天突然对攀鲈鱼养殖 这个知识点感兴趣,于是查找了不少资料,对此有了不少了解,本文就针对攀鲈鱼养殖 以及攀鲈鱼养殖多少个月可以上市这个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有同样困惑的朋友有所帮助。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广西攀鲈鱼的养殖方法?
泥鳅一亩能养多少条
广西攀鲈鱼的养殖方法?
攀鲈鱼属5261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4102亚目(Anabantoidei)攀鲈科(Anabantidae)攀鲈属(Anabas)的小型亚洲淡水鱼。原产于中1653国南方、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分布于亚洲,产于中国东南部至印度,为亚洲特有属(endemic genus)。攀鲈属(Anabas)全球仅有2个种,中国仅龟壳攀鲈一种,拉丁文学名:Anabas testudineus(Bloch, 1792),分布于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澳门、海南岛及云南省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邻近湿地、稻田,属中国原生鱼类。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能在陆地上爬行而闻名于世,1870年首次引入伦敦动物园附近的水族馆,在海外是受欢迎的著名观赏鱼类。广西攀鲈鱼的养殖方法:1、繁殖水族箱建议使用不小于800mmX500mmX450mm水簇箱,亲鱼1对,需要种植大量的水生沉水及挺水植物,如:水兰、蜈蚣草、水蕨、浮萍等(注:龟壳攀鲈会啃食浮萍和一些鲜嫩水草),繁殖期需要给鱼投喂大量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小鱼、昆虫等,繁殖行为多发生在雨季或雨天的夜晚(注:安静和阴暗的环境是繁殖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卵分数次产完,每次约产200粒浮性卵,直径大约1mm。产卵结束后需将亲鱼与鱼卵隔离。繁殖下限水温的要求约23°C,繁殖水温应控制在26至28°C,高于30°C孵化成活率明显会下降, 产卵后24小时内~72小时内孵化出鱼苗,孵化出苗时间与孵化成活率受水温影响。刚孵化出生鱼苗漂浮在水面,体长约2.5mm。小鱼苗靠吸取卵黄囊的卵黄为营养,三天后开始摄食,可以投喂熟蛋黄,或用单细胞藻类、轮虫等开口饵料,需保证投喂足量的饵料,每天投食6次。10天后可搭配投喂粉状水族饲料;15天后小鱼体长约4mm可投喂丰年虾;一月龄小鱼体长约1cm可搭配投喂薄片饲料;小鱼生长到2cm可逐渐减少投喂次数。2、饲养水族箱尺寸建议使用不小于1200mmX500mmX450mm。尺寸过小的鱼缸会影响鱼的生长,小鱼在适合的鱼缸环境里才能快速的生长,从小鱼苗长到15cm生长迅速,只需要数个月的时间,因性别不同,鱼的生长速度也不相同;15cm之后开始缓慢生长。超强的跳跃能力和独特的鳃盖是鱼成功逃离鱼缸的利器,缸盖是必不可少的,需预留通气孔。水位与缸盖保持10~15cm的距离,缸盖的应避免使用过硬的材料,降低在鱼跳缸时撞击缸盖时对鱼造成的伤害,更重要是为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鱼自然能在鱼缸里安心的生活;能种植大量的水生沉水及挺水植物最好,一层柔软的沙子,放置一块大沉木或陶瓷罐等躲避物,无种植水草的鱼缸也需配置光线柔和的水草灯用于诱色,鱼会因不同的生活环境出现不同的体色。良好水族过滤装置是必需的,应避免强大的水流,鱼喜欢在静止、水流缓慢的水体环境中。注:新入缸的鱼应放置躲避物,如果因鱼跳缸后受伤或生病而游动困难的鱼,应按置于静水的治疗缸中静养,并降低水位(水位低于10cm),以减少鱼游浮到水面换气的负担。3、食谱小鱼:如食蚊鱼等。可多投放一些1~3cm的小饲料鱼在鱼缸内供龟壳攀鲈自行捕食,也能防止龟壳攀鲈因过于饥饿发生的打斗。小虾:含有红色素,投喂前需去除头尾和硬壳。小昆虫:如飞蛾、蝼蛄、蚂蚱、面包虫等,是龟壳攀鲈非常喜爱的食物,投喂前要用剪刀把双翅、爪子、口器或头部去除,有鳞毛的飞蛾还需要轻甩去除鳞毛,这些是龟壳攀鲈不易消化或无法消化的;面包虫应投喂刚脱壳的白色幼虫,应避免喂食甲壳类的成虫。水族饲料:应选用偏肉食性鱼类的颗粒饲料或薄片饲料,相对于小饲料鱼,龟壳攀鲈更多的时候表现出对水族饲料更感兴趣,在能提供充足的水族饲料的情况下,甚至能和鱼缸里的其它小饲料鱼和睦相处。应避免投喂劣质水族饲料。蜈蚣:是龟壳攀鲈鱼非常喜爱的食物,投喂前应去除腭牙。蔬菜:偶尔喂一些新鲜的菜叶,如菠菜叶、空心菜叶、生菜叶等(注:蔬菜不用做为鱼的主要食物,菜叶有时需在水中泡1~2天才会啃食)。注:应投喂多种食物,避免食物单一;龟壳攀鲈会吃多种食物,但有些食物鱼吃后的消化情况并不好,应避免喂食米饭、面条、猪肉等。4、关于混养需要大型的水族箱,应选择与体型相当的鱼类一起混养,避免与体型过小的鱼类和攻击性强的鱼类一起混养,不少人在赤手捕抓龟壳攀鲈时常被其竖起的吻侧及鳃盖锯片刺伤,因此认为此物种凶猛异常。其实在不受到攻击和合理的饲养环境下此物种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温和、和平甚至是安静的。但过于饥饿或饲养空间过小的情况下此物种会表现得很具有攻击性的。
泥鳅一亩能养多少条
一亩左右,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
泥鳅人工饲养
分类:其它实用技术/养殖 适用范围:不限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 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 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幽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膳、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