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风险分析和成本控制 (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
今天天气不错,待在家里闲来无事,给大家介绍下水产养殖的风险分析和成本控制 的相关知识,另外也会对大家比较关心的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这个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如果本文的知识能为您解决心中的疑惑,那麻烦收藏本站,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我国在水产品养殖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淡水鱼养殖的防范措施
水产经营,你需要注意什么
发展庭院水产养殖应注意什么
我国在水产品养殖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导致水产养殖品食用不安全环境污染存在多方面因素,化肥、农药、兽药、生产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高速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导致水产养殖品中药物残留超标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目前我国存在的现状是高密度,多品种,集约化的生产方式。 3.养殖种质退化,病害泛滥。自1992年中国对虾流行病爆发以来,水产养殖品病害一直不断,并且蔓延到其它养殖虾类养殖生物,使淡水养殖业蒙受了重大的损失。4.水产饲料加工业大部来源家禽、畜牧业的基础过渡形成,鱼类饲料研究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对鱼类不同生长发育期所需的营养标准没有统一规范。加工饲料的原料没有国家统一检测规范。 5.水产差殖品质量安全研究薄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品质量安全研究十分薄弱,标准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标准体系不健全与执行力度差。 6.信息不灵,市场行情不详。养殖单位、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有一定的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败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渔民由于信息不灵,他们尤其关注的是养什么?怎么养?如何销?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将是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的关键因素。 7.缺少品牌意识。多数养殖单位、养殖户还没有把水产养殖品像其他行业产品一样树立品牌,他们参与竞争的意识不强,单纯依靠产品市场价格上扬来增收创收,而不能从加大养殖对象的科技含量、产品整体包装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生产中滥用抗生素,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强,新病增多,使防治更难。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养殖户滥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是很多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因此,造成抗生素的用量一次比一次大。由于这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并发症和新病增多,病理症状不明显,为水产病害的防治带来困难。同时,药物的大量使用,药物的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严重影响到我省水产品的出口。
淡水鱼养殖的防范措施
水产养殖业要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高效与安全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实现水产品的优质应该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向。虽然对于优质水产品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但是在无公害前提下,味道纯正、无异味,保持水产品原有的自然风味应该是优质水产品的一个必备条件。 从主要水产品营养成分的研究看,水产品是优于畜禽产品的优质食物。可目前市场上某些鱼类出现了卖鱼难的问题,市场价格偏低,效益递减现象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市场供应充沛,同时也有养殖鱼味道、品质不如从前的原因。 1、鱼昧与鱼类品种 鱼类的品种不同,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不同,脂肪中脂肪酸种类比例不同,味道就不一样。水产动物与呈味有关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鱼味道鲜美,即这些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脂肪酸含量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的差异是导致海淡水鱼味道不同的重要原因。人们注意到,即使是某些名特优品种,其养成品与传统的天然品种味道也是不同的,有些甚至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养殖过程中影响鱼味道的各种因素。无论是各种名优品种,还是传统的养殖品种如“四大家鱼”等,只有安全、无公害、味道纯正才能称得上优质水产品。从食物链的金字塔结构上看,各种植物食性、杂食性的鱼类必将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而且在繁殖、生长速度、饲养、适应环境等方面这些品种都具有优势,一些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食用其中某种鱼类的习惯,甚至文化。如同各种蔬菜品种再多,最后还是离不开那几样家常菜,所以如何实现普通养殖品种的优质化,在养殖过程中保持它们的天然美味,不因人为的养殖行为而增添不良异味儿,则显得更有意义。 2、鱼昧与饲料 养殖过程中饲料是影响鱼类味道的主要因素之一。饲料是养殖鱼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鱼类味道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在设计鱼类饲料配方时,主要考虑鱼类的营养需求,养殖过程中也是采取各种方法、手段保证和促进鱼类的摄食,以达到使鱼体快速增重的目的。养殖户都对饵料系数特别关心,追求低饵料系数,一些饲料厂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适当地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剂、激素、药物,实现鱼的快速生长,造成鱼体脂肪、水分含量增加,内脏比、肝重比增大,鱼体虽未出现死亡,但已不是健康的鱼了。鱼的可食部分,可食优质部分减少,形成了“虚假”的低饵料系数,降低了鱼的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使某些水产品形成了“相对过剩”,而且还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此外,饲料组成对鱼品质的影响也非常显著而且因素很多,不过最基本的还是三大有机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以及同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许多营养不平衡的饲料都会使喂养鱼出现内脏反常积累脂肪的现象,改变了鱼体蛋白质、脂肪组成和比例,同时也改变了鱼的口感、味道,严重的还会产生各种疾病。例如,投喂超出鱼体正常生理需要的蛋白质饲料或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都会产生腹部膨大,体型变态,抵抗力差,体脂肪含量高的“肥胖鱼”,使鱼肉本身的品质下降。饲料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也至关重要,其中一些不平衡的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不含氮的部分有些就会在体内形成多余的脂肪积蓄起来,而含氮的部分会以氨、尿素、三甲胺等形式排出体外,其中三甲胺是造成海水鱼臭气的重要原因。淡水鱼体内氮的排泄主要是以氨的形式,氨本身也具有难闻的气味儿,同时是鱼类的致病因子,所以无论从防病角度,还是从养殖鱼品质的角度,淡水养殖用水中氨的含量都是应该严格控制的。 对脂肪的利用首先应注意量的标准,其次要注意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的影响。在草鱼饲料中分别添加约4%的豆油和猪油,饲喂35天,结果显示添加豆油远优于猪油,原因可能是豆油基本上可满足草鱼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而猪油中不含草鱼所必需的脂肪酸,因此猪油被鱼体吸收后除用于能量消耗外,多余脂肪只能储存于体内,体脂含量就高,甚至引起组织病变。 不同种类的鱼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不同,草、鲤都能适应较高的碳水化合物饲料,虹鳟对碳水化合物的处理能力较差,对鳗鲡投喂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饲料,会发生生长减慢、肝重比增大、体脂肪增多的现象。这些都会降低鱼肉的经济价值。 鱼类摄食过多的能量同样会积累大量的体脂肪,这对食用鱼来讲也是不希望发生的。一些微量元素也是维持鱼体代谢平衡的重要因素,如维生素C、胆碱、肌醇都与脂肪代谢有关,尤其是草鱼、罗非鱼单喂颗粒饲料时往往会发生内脏脂肪浸润,适当增加上述物质在饲料中的含量,有利于促进脂肪的代谢。 除了饲料的组成配比外,饲料原料的种类也直接影响鱼的味道。据严维辉(2001)报道,淡水白鲳采用单喂东北大豆(黄豆)养成的鱼味道好。在实际生产中饲养斑点叉尾鮰、革胡子鲶,如果饲料以鸡肠子为主,则养出来的鱼食用中有股腥臭味。也有反映投喂膨化饲料养成的鱼味道好的,一般认为食用天然饵料的鱼味道好于投喂人工饲料的,比如普遍认为野生鱼味儿好,有时感觉精养池中套养的鲢鱼味儿甚至好于精养鲤,原因可能就是鲢鱼吃食的是“天然饵料”;草鱼喂配合饲料,长得好,但有时肉质较差,喂草长大的质量好,很受欢迎,合理开发优质牧草、种草养鱼是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思路。人的味觉、嗅觉千差万别,各人喜好不同,很难定量地测量,但以众多人的感觉来衡量还是可靠的。同时笔者也认为目前野生鱼也并非是鱼味道的最佳标准,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其安全性有时也是令人质疑的,另外野生鱼吃食状态不稳定,经常受寄生虫的侵染,很难说是最佳的鱼肉品质。总之饲料工业还将大有发展,只是人们需要注意它的发展趋势,饲料配制不仅要考虑少用料多长鱼,还要考虑饲料对鱼体肉质的影响;除了注意鱼体对饲料的吸收、利用外,还要注意鱼体排泄物对水环境的影响,这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鱼昧与水环境 水环境是影响鱼味的另一主要因素。鱼类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水环境和底泥。鱼类生活在水中与周围水体有物质交换,如鱼体通过渗透压的作用主动或被动地由皮肤、鳃、鳍来吸收水中的一些矿物质,因此凡是水中挥发性的、有不良气味的物质都会直接影响养殖鱼的体味。不科学地滥用各种泼洒药物都会给鱼体带来异味,如大量使用漂白粉不当造成死鱼,捞上来的鱼体都散发一股强烈的药味,所以在食用鱼起捕前制定休药期,限制某些药物的使用,不光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从鱼的品质方面也应如此。 底泥过厚,沉积大量鱼体排泄物、残饵,产生沼气,各种硫化物使池底发黑、变臭,直接影响鱼体本身,同时滋生的大量原虫、细菌,也易使池水富营养化,藻类繁殖旺盛,而藻类如颤藻、鱼腥藻及细菌中的放线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异味的化学物质,释放于水中渗入鱼体肌肉,产生特异的泥土味、臭土味。因此生产高品质的鱼要有良好的水质和底质。 实践证明将养成鱼用水泥池在清水中困养一段时间,可减除鱼的异味,改善鱼的味道。据樊海平(2002)养殖鳗鲡试验,一般水温于16 ℃以下需经流水10-15天,22℃左右需经流水6-10天,水温再提高,去除异味时间不会再缩短。另外将池水加盐至盐度为8-10,pH调低至6.0-6.5有助于缩短泥土味的去除时间。其它鱼也有相似情况,静水困养时要注意增氧,如果困养鱼量大、密度高,还要防止氨氮、亚硝酸盐过高,需经常换水。去除异味儿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鱼体中的一些异味物质溶于水,另一方面困养期间不投喂,鱼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脂肪、肝糖的转化、消耗也对鱼体肉质产生影响。相类似的情况就是人们普遍感觉经越冬开春捕上来的鱼,即“开河鱼”好吃。越冬期间池水温度较低,池水清瘦,一些有异味的物质在低温状态下挥发较弱。 望采纳,谢谢!
水产经营,你需要注意什么
水产生意的风险一个是来自养殖的,另一个是来自运输的。(水产主要是新鲜,死亡的价格就非常底,处理不好亏本的可能性很大)现在水产生意利润明显下降。一要注意预测发展趋势和可行性。实践证明,特种水产养殖成本较高,产品销售价格较贵,消费对象较“特”,产品市场弹性较小。“少了是宝,多了是草”,市场起伏大、价格波动大,养殖少时赚钱多,养殖多了就可能会亏本。因此,在养殖某种特种水产品时,要认真分析市场的需求和容量,预测发展的趋势和可行性,最好事先了解如下信息:一般居民的日常消费量和节日消费量;附近饭店和宾馆需求量;附近大中城市的销售量;外贸出口的销售量和可能发展的销售量。应以销定产,切忌盲目上马,一哄而上。 二要考虑饲养技术上的可能性。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与一般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因此其养殖技术也不能简单地沿用普通鱼类的养殖技术。特别是部分特种水产养殖动物要求条件较为苛刻,这就更需要有较完善的设备和饲养技术。三要充分考虑到饲料供应的品种和数量。特种水产养殖中的饲料供应相当关键,同时这也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养殖某一品种必须考虑动物性饵料的来源和可供应量,当然,还必须考虑到饲料成本,饲料供应要因地制宜,饲料来源不足时应以饲定产。四要注意广开销路并重视发展外贸。特种水产养殖的成本高,售价也高,从而制约了国内的消费需求,使得国内市场的销售量有限。因此,要想大规模生产,必须广开销售渠道,既要重视内销,又不能放松外销。五要保证稳定的苗种来源。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苗种成本较高,因此,要尽可能选择能自繁的养殖品种或附近天然水域中能获得稳定苗源的养殖品种。六要注意充分利用当地的条件优势。利用当地的各种优势,养殖一些别处无法养殖的稀有品种或地方稀有品种。七要注意搞好综合经营,避免单打一。目前,很多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在养殖技术上尚未完全过关,销售渠道也没有完全理顺,因此,养殖单一品种一旦失败,经济上的损失就无法弥补。八要注意加强成本核算,重视经济效益。进行特种水产养殖时必须进行成本核算,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这样,特种水产养殖才有发展的生命力和空间。九是不要盲从。特种水产有其自身的特点,欲从事这一行业的养殖者,更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适度发展。
发展庭院水产养殖应注意什么
1.养殖品种的选择。在确定庭院养殖的水产品种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根据养殖池、水源等环境条件来确定养殖品种;二是根据饵肥供应情况确定养殖品种;三是根据市场需求、苗种供应情况确定养殖品种。只有选择适销对路的养殖品种,才能使庭院水产养殖有利可图。目前,适合我省养殖的主要品种有泥鳅、黄鳝、甲鱼、胡子鲇、鲤鱼、鲫鱼及部分观赏鱼。2.养殖方式的选择。考虑到庭院水产养殖面积一般较小,水体自净作用较弱的特点,一般以单养为主。3.经营形式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商品鱼养殖,也可以进行苗种培育;既可以进行季节性暂养,也可以进行长期精养;既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常温养殖,也可以在人工控温条件下进行温室养殖。4.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水产养殖效益的高低,除了与水产品售价有关外,还与养殖成本有关。一般情况下,售价越高的品种,其养殖管理成本也就越高,生产管理难度较大,经营风险较高,因此要抛弃那种认为水产品售价越高获利越多的传统观念。从事庭院水产养殖的农户,要做好有关信息搜集和知识学习等准备工作,积极做好生产总结,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庭院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