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鳎鱼 养殖 (舌鳎鱼养殖过程中给氧量怎么调)

养海鲜 用户投稿 2023-12-05 16:00 591 0

这几天突然对舌鳎鱼 养殖 这个知识点感兴趣,于是查找了不少资料,对此有了不少了解,本文就针对舌鳎鱼 养殖 以及舌鳎鱼养殖过程中给氧量怎么调这个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有同样困惑的朋友有所帮助。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养鱼怎么制氧

鳡鱼在鱼缸里怎么养

养鹦鹉鱼要注意什么




养鱼怎么制氧


在水产养殖中采用的增氧方式种类繁多,在这里根据其增氧的原理,可以大致分成三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2.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利用氧气在向水体溶解过程中的物理特性,通过机械、人工或其它手段的作用,提高氧气向水体中溶解的速率,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一种增氧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2.1.1 充气式 又叫扩散式,它是将空气或制备的纯氧通过散气装置释放为微小气泡,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水进行传质,使得氧慢慢地溶解到水体中去,成为溶解氧。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工厂化养殖中应用的比较多。 2.1.2 机械式 它是利用机械动力,增加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水体与空气充分的接触,从而促使空气中的氧溶解入水中,以达到增氧的目的。在池塘养鱼中大量使用的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就属于这种类型。 2.1.3 重力跌水式 它是通过自然重力跌水溅起的水花,增加了水体与空气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这种方法常常在流水养殖中看到。 2.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把某些化学物质投入到养殖水体中,在这种物质分解或与水发生某种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氧分子向水体中溶解,从而提高溶解氧的一种增氧方法。 2.2.1 臭氧化学增氧法 臭氧(03)是氧的同素异构体,标准状态下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3倍,而且其分子结构非常不稳定,极易分解成氧分子,分解后不会产生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同时臭氧还能起到杀菌,氧化分解氨氮,氧化降解水体中有毒物质的作用。 2.2.2 过氧化钙(Ca02)增氧法 过氧化钙与水作用产生氢氧化钙,并放出氧气。由于过氧化钙的增氧过程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所以它是在水中慢慢的增氧,持续时间随着过氧化钙浓度的增加而加长。当过氧化钙浓度为10mg/L以上时,其增氧持续时间可达83 h以上。另外过氧化钙可以促进硝化作用,降低水中氨氮含量。 2.2.2 过氧化氢(H2O2)增氧法 过氧化氢在水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并放出氧气。过氧化氢在一般状态下比较稳定,当有催化剂二氧化锰(Mn02)存在时可以迅速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的速度取决于二氧化锰的用量。有实验表明,在每升水中加入3 mL 30%的过氧化氢和0.05 g二氧化锰,将其装入瓶中置于池塘底部,可以使水中的溶解氧增加3 mg/L,增氧可以持续48 h。 2.3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通过向鱼池中增加水生动植物,通过这些水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使水中溶解氧增加的一种方法。 2.3.1 利用水生植物增氧法 鱼池中移栽一定数量的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或通过合理施肥,培育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利用这些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量。 2.3.2 利用水生动物增氧法 在养鱼池水中混养少量喜欢运动的水生动物,比如泥鳅,利用其在水中频繁的活动,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量。3 如何合理选择增氧方法 3.1 走出观念的误区 想要从现有众多的增氧方法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养殖需要的增氧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在选择增氧方法时,一定要从观念的误区中走出来,这样才能更理性的做出选择。笔者对目前常见的一些观念误区作了一个归纳,希望能对大家在选择增氧方法时有所帮助。 一是唯增氧能力论,也就是认为只要增氧能力高的增氧方法,就是好的增氧方法。增氧能力的确是衡量增氧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还应该考虑到一些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如该增氧方法是否会妨碍养殖对象的生长,是否会对养殖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等等。 二是不论养殖对象,认为某一种增氧方法可以包打天下。即某一种增氧方法在某个地方的某个品种养殖中取得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后,也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就武断地认为这种增氧方法能放之四海皆有效。这样的情况,只要大家留心就能在某些企业的自我宣传中很容易看到。 三是认为水中溶解氧浓度越高越好。其实不然,我们姑且不谈能耗的浪费。根据有关的实验表明,氧气并非越多越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或人工增氧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过高,导致溶解氧过饱和现象。鱼类长期生长在溶解氧过饱和的水体中,就会发生气泡病。例如鲤鱼生长在溶解氧含量为饱和值的150%的水体中,其发病率比生长在溶解氧含量为饱和值的100%-125%的水体中要高许多。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达到饱和值的300%时,鱼就会死亡。 3.2 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3.2.1 养殖对象 在选择增氧方法时,养殖对象的需要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养殖对象对其生长的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有些鱼喜欢安静的生长环境,这样就不能选择那些对水体搅动比较大,噪声大的增氧方法;有些养殖品种喜欢有一定的水流,这样在选择增氧方法时,就可以考虑选择一种既能增氧又能产生一定流向水流的增氧方法。另外,鱼类可耐受的最低溶解氧量随鱼的品种、大小、生理条件和其他因素而异。如淡水鱼中的鲤科鱼类可耐受的最低溶氧量为0.7-1.0 mg/L,罗非鱼可耐受的最低溶解氧为0.5mg/L。故我们选择增氧方法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要的增氧方法。 3.2.2 养殖模式 不同的养殖模式中,养殖密度、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在选择增氧方法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根据各自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增氧方法。如在池塘养殖中就大量采用叶轮式增氧机,因为叶轮式增氧机适应池塘养殖的需要,在鱼出现浮头后,能比较快的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解决鱼浮头的问题。 当然,在选择增氧方法时,还需要考虑水源状况、养殖密度、进排水情况、能耗等问题,综合比较后再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


鳡鱼在鱼缸里怎么养


鱼缸里一般鸭养不了的,通常是在池塘里养的。1.池塘要求编辑本段 池塘面积在2~10亩均可,水深在1.5~2m,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2.放养模式与密度编辑本段 2.1池塘专养 以鳡鱼养殖为主,为调节水质,每亩可搭养少量鲢、鳙鱼。放养密度依池塘条件、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亩可放养3厘米左右的鳡鱼夏花鱼种800尾,50g/尾的鲢鱼和鳙鱼一龄鱼种50尾左右。 2.2鱼蟹混养 在朋鱼塘中适当搭养河蟹,可将一些鳡鱼未吃完的、沉入池底的饲料由河蟹摄取,让其充当“清道夫”,这样,既可减少因残饲腐烂而引起的水质恶化,又可增加养殖效益。一般每亩可放养3厘米左右的鳡鱼夏花鱼种600~800尾,鲢、鳙鱼的放养数量与“专养”相同,每亩再放规格为120~200只/kg的一龄蟹种100~150只左右。同时,在池塘水面适当放养水花生、池底种植水草(苦草或轮叶黑藻)。3.饲料及投饲方法编辑本段 鳡鱼是凶猛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活鱼为食。但在人工养殖中,若仍投喂活饵,一是养殖成本较高,二是需配备饲料鱼专养池,并要做到饲料鱼的适口性,较为麻烦。试验表明,鳡鱼经驯化,其食性能由专吃活鱼而变为吃死鱼。因此,鳡鱼的饲料,前期可用活鱼苗,后期为鱼块。鳡鱼的食性驯化可从鱼体长5厘米左右时开始。在体长5厘米以前,应投喂适口的活鱼苗。 3.1活饲料的准备 鳡鱼前期所需的活饵料可用“四大家鱼”的鱼苗。活饵料准备和投喂有二种方法。一是在鳡鱼的养殖塘中直接培育。在鳡鱼下塘前半个月,在每亩塘中放养家鱼水花15~20万尾,按夏花鱼种培育的要求进行培育。家鱼苗长到1.5厘米时,将3厘米左右的鳡鱼鱼种直接放入塘中,以家鱼苗为食。塘中应继续投喂粉状饲料,培育饲料鱼,使饲料鱼与鳡鱼“同步”生长,保证鳡鱼随时有适口的饵料。待鳡鱼长到5厘米左右时,且塘中的活饵已不能满足需求时,开始进行食性的驯化,投喂适口的鱼块;二是用专塘培育活饲料。在养殖塘中用网片围成一块占池塘总面积10%左右的暂养区,放入3厘米左右的鳡鱼鱼种,先投喂活鱼苗,再投喂鱼苗与鱼块的混和料,最后完全投喂鱼块,完成食性的转化后,拆除围网。两种方法相比,前者前期的养殖较为方便,但驯化相对较难,后者则相反。 3.2驯化 选择池底淤泥较少、朝南向阳的塘边作为食场,每天分二次进行驯化,时间为上午9时和下午4时。驯化时,先向食场泼水,几分钟后开始投饵,再重复泼水、投饵,如此循环往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向食场泼水,即会快速汇聚在食场。刚开始时的饵料最好为大小适口的活鱼苗与小杂鱼制成的鱼糜或鱼块的混和物,再过渡到全部用鱼块。 3.3投饲 完成食性的转化后,应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鱼块,一般上、下午各一次,投喂前先“泼水引鱼”,待鳡鱼聚集于食场后,再投喂鱼块。投喂量依天气、水温和鱼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如以投喂冰冻鱼块为主的,应每隔一定时间补充投喂新鲜鱼块,或在冰冻鱼块中加复合维生素及维生素C。4.日常管理编辑本段 4.1加强水质调节 鳡鱼养殖中的日常管理方法与其他鱼类养殖基本相同。在养殖中要注意控制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以上。前期以注水为主,可每隔半个月加水一次,使池水随鱼体增大而不断加深。中后期应适时换水,并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也可施用复合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闷热天气要适时增氧,防止缺氧浮头。 4.2及时分养 鳡鱼抢食凶猛,食量大,生长快,但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养殖中如不及时进行筛选分养,会造成大鱼抢食厉害、吃得多、长得更快,小鱼抢不到食而长得更慢的结果。同时还会出现“大鱼块小鱼吃不进,小鱼块大鱼吃不饱”的现象。最终造成同塘养蕴的体重相差10倍以上的结局。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分养。 4.3病害防治 鳡鱼的池塘养殖刚刚开始,尚未发现特有的病害,但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病害的预防。一是养殖池塘在使用前每亩用75~100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塘底质和杀灭病菌。二是鱼种下塘前要用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三是饲料鱼要安全卫生,符合相关要求,并定期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对食场进行消毒。


养鹦鹉鱼要注意什么

舌鳎鱼 养殖 (舌鳎鱼养殖过程中给氧量怎么调)

血鹦鹉鱼注意的事项:(1)水质的管理  承袭和一般的中南美洲慈鲷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一般,血鹦鹉也是需要弱性且硬度较低的水质。但是,因为血鹦鹉先天有嘴部法愈合的情况(尤其是特A级和A级的血鹦鹉),在引入水流经过鳃部以供呼吸所需的能力上就少了一半。因此,鳃部的呼吸作用成了明显的;致命伤!一旦鳃部受伤或是吸取氧气的过程不顺逐,会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理健康。因此,饲养血鹦鹉时需要较其他的鱼类多了维持更优良的水质和提供充足的氧气。尤其是降低水中的溶解的养分(避免优养化),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和引起鳃部疾病,维持鳃部细胞有效率地吸引氧气的能力,相形之下变得相当地重要;至于充氧打气方面,除了选用效率较高的打气马达之外,还要为了夏天容易停电的地区准备不断气的打气系统,以便应付不时之需。  (2)温度控制  血鹦鹉鱼虽然是杂交的,因其父母都是热带鱼,所以其也属于热带鱼,是对温度相当;敏感的鱼种,重点并不是在于鱼体对温度的适应性相当差,而是因为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使用加温器提升水温在25~28℃的范围内,便可使鱼只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  (3)饲料和饵料的选取  因为虾子体内的;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但是,现在已经不用这么麻烦了,许多坊间可获得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就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在艳红色的情况下。(4)混养的诀窍  在混养的鱼种选择上,强烈建议还是选取一些中南美洲的慈鲷来得合适!尤其是一些中大型的慈鲷,会较身体柔弱且游动缓慢的慈鲷来得合适。因为血鹦鹉的体型近似三角形且无法合拢的嘴型,使攻击性降低(仅能冲击无法撕咬),可以选择金菠萝、黑云、红珍珠关刀、珍珠火口一类的鱼来搭配,除了有多样化的体色搭配之外,还能在某种平衡之下,达到和平共存的境界。  (5)水中的造景  对于这些体色通红且颜色单一的鱼类来说,水中的造景除了颜色的搭配和避免使用植物为造景材料之外,还需要考量鱼体冲撞的力量,因此造景的坚固性也是必备的!许多值得一提的造景提供给鱼友们参考,其一是沉木或是长大的墨丝的沉木,大都摆放在水族箱的正中央,和血鹦鹉的鲜红色搭配起来,有更强烈的对比效果;其二是以木化石或岩石叠出来的水中造景。常会在水族箱中以单一或是多个石堆的方式摆设,当然,水族箱够大才会有较多的选择和变化。  (6)其他  虽然在必备的生长条件置妥之后,并不需要太多的照顾,但是,有耐心的定期换水,检视水族箱中的配备,细心地观察水中血鹦鹉的健康状况,都是得花费一些精神和时间的。使用质量好的硝化细菌,可以降低水中对鱼的有害物质,清澈水质,已达到减少换水频次的效果。注意硝化细菌的用法用量,按说明书酌量使用。一般硝化细菌放入后,过滤器不能关闭(过滤器本就应该24小时开着)以培养稳定的硝化细菌群落,一到两天后就可看到水体清澈。  扩展资料:血鹦鹉鱼常见的疾病:  1.细菌性疾病:大致以鳃的溃烂与体表的损伤最常见。症状是鱼只的活动力降低、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这时的鳃其实已经严重告急,但是外表却还是看不太出来,惟独将鳃盖掀开检查,方能看到溃烂的组织,在治疗和预防可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治疗烂鳃的药水可做简单的预防与防治。  2.真菌性疾病:这类疾病主要以霉菌为主。一般鱼只被真菌覆着,大都是生长在体表,此时鱼只会有磨底砂或缸壁的动作,一般以治疗水霉菌的药水就能简单的预防与治疗了,不过只要给予良好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反而能减少真菌的问题。  3.寄生虫性疾病:在水质极差的水族缸中会有寄生虫疾病发生,主要以白点虫、鞭毛虫为主。一旦身上寄生虫过多,血鹦鹉会逐渐变瘦、体色褪色,不过一般寄生虫疾病比较好治疗,只要来个药水浴,辅以市售的治白点虫病药水,白点虫自然就药到病除了。参考资料:-血鹦鹉鱼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