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规划 (蜈蚣养殖技术及场地要求)

养鱼 用户投稿 2023-11-28 10:00 644 0

昨天和朋友谈论到最近周围圈子经常谈论到的问题蜈蚣养殖规划 发现大家对这个知识都有不同的见解,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下蜈蚣养殖规划 的知识,以及会对蜈蚣养殖技术及场地要求这个点进行重点的阐述下,看完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蜈蚣怎样养

如何养殖蜈蚣

蜈蚣怎么养

蜈蚣的养殖四季各有什么管理要注意的

东北养殖蜈蚣需要什么条件




蜈蚣怎样养


一、控制饲养。控制饲养蜈蚣,可用饲养池、饲养缸、饲养罐等各种形式,但都应防逃。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也可在周围修建水沟等防止蜈蚣逃跑。  在蜈蚣人工养殖时,保证蜈蚣繁殖幼体成活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蜈蚣产卵、孵化、育幼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所以适时加强管理,予以保护,对保证繁殖量和蜈蚣孵化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怀卵雌体的隔离。蜈蚣产卵、孵化要求有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常发生雌体吃掉卵粒,甚至吃掉幼体的现象。据观察,在同一个饲养池内,雌体产卵时间很不一致,未产卵的雌体及雄体蜈蚣的活动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有的还有抢食卵粒的现象。因此,雌体产卵前,应分缸进行饲养,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瓦片等进行隔离。  三、产前加强喂食,增加营养。蜈蚣孵化时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四、孵化时期的监护。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映。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光照射。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旦产卵,轻易不要移动。试验人员观察应小心轻动,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片(瓦片),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  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但因此时正值盛夏,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不要将水直接洒在巢内,也不应使巢内湿度过大。  孵化结束后,幼体蜈蚣虽然暂成团群集,但是亦可单独活动和寻食。此时雌体也逐渐离开孵化巢单独活动。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离饲养。  五、个体生长规律。蜈蚣在人工喂养的条件下,其体长在两年内即可达到药用小条标准(8厘米),两年后即接近大条标准。因此可推断,人工养殖蜈蚣,从捕捉的成体蜈蚣产卵、孵化直至提供药用,需要2-3年的时间。,蜈蚣的选种标准是:虫体要完整,无损伤;体色要新鲜,背面光泽好;活动正常,能取食,还可以从中挑选体长在10厘米以上的蜈蚣作为繁殖对象。如能鉴别出繁殖对象的性别,可按比例搭配,一般配比为3雌配1雄。另外,引种时要注意药用蜈蚣的地域性特点,当地有种不要跑到外地引种。蜈蚣有时会发生以强凌弱现象,因此,故在同一池内饲养的蜈蚣,最好是同龄的种群。 饲养蜈蚣的密度 蜈蚣喜群居,饲养蜈蚣的密度,应根据节气、虫型、沙土的厚度及气温的高低不同有所区别。气温低、沙土较厚时,饲养密度可以高些。反之,气温高,沙土薄时,密度要稀些。离开产房的幼蜈蚣每平方米以养殖6500条左右为宜,5厘米的养殖3500条左右为宜,7-10厘米的可养殖2000条,12厘米至13厘米的以养殖1100条为宜,15厘米以上养殖600条为宜。 蜈蚣对池土的要求 夏季偏湿,春秋和冬季偏干,饲养盆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如盆土过湿,应考虑换上或盆内洒一些干燥土吸去潮气。有人错误的在盆内土层里添加牛粪等肥料和一些鸡骨头,以生虫作为蜈蚣的食物,这样有碍于池内环境卫生,容易造成污染。 隔离饲养怀孕的种蜈蚣 蜈蚣是雌雄异体,将要产卵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几乎贴在地面,行动迟缓,较易辨认。蜈蚣在产卵、孵化期间最好隔离饲养。方法是:在养殖盆内放一小盆或用罐头瓶单独饲养以免受其它蜈蚣的干扰,也便于管理。 饲养室的加温方法 饲养室必须建好且具备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条件。一般建立这种饲养室的大小视蜈蚣越冬数量、加温条件和热能供应充足与否而定。加温方法很多。可用煤炉、木屑炉、稻壳炉、电热管等。 蜈蚣产品的采收与加工 一般在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人头尾两部,然后,绷直晒或用沸水烫,一直到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到立春捕捉。


如何养殖蜈蚣


人工养殖蜈蚣有两种方式:   1、半自然状态下室外养殖多采用池养方式。养殖池要建在通风,排水条件好。向阳的地方。从地面向下挖80厘米深,面积为5一10平方米。紧靠围墙内侧绕口周建一条宽10厘米、深3厘米的水沟,靠沟的里侧建一条宽30厘米、深3厘米的料槽,用来投放饲料。养殖池的上方要搭棚遮荫和防雨淋。为了防止蜈蚣逃跑,养殖池要求四壁光滑和建造水沟;池底铺10厘米左右厚的疏松细沙土,然后填3厘米厚的已发酵的畜粪,粪上撒些鸡毛、鸡骨,最后铺上碎瓦片或碎石。   2、室内全人工养殖有缸内放养和室内放养两种:   ①缸内放养:在室内设置若干瓦缸,缸的底层铺放厚约10厘米的泥土,土面堆若干层瓦片、石块等,上面再覆盖小块麻袋片,缸口用细铁丝网制成的罩覆盖。   ②室内放养:饲养室用的房间最好有天花板,或在屋顶铺设铁丝网,还要设置铁纱门和铁纱窗,以防蜈蚣外逃。室内四周用瓦片、沙、石块和少量泥土堆叠在瓦石堆中,尽量多创造一些适合蜈蚣栖息的缝隙场地。为充分利用空间,瓦石堆可尽量堆叠高些。   人工饲养可因地制宜选择饲料,如各种昆虫、蚯蚓、鱼、虾、蛋、肉类、动物血、杂骨和瓜果等。但要求新鲜,腐臭或不新鲜的食物不能喂。可每隔2~3天喂一次,但第二次喂时,需将上一次的残余食物清理掉。蜈蚣有饮水习性,每次喂食时要在饮水器皿内放足够的水。   第一批养殖的蜈蚣种源,多来自捕捉的野生蜈蚣。作为种用,要求选择已有3~5年龄,达到性成熟的蜈蚣,并且体健活跃,背乌亮有光泽。雌雄搭配比例以10 :2为宜。   蜈蚣视力白昼差于夜晚,大多不合群,晚上8~11时是捕食高峰。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10℃以下蜈蚣不活动,低于0℃对其生存不利。天气闷热、雷阵雨后的夜晚活动频繁,刮风下雨时活动少。故蜈蚣活动程度与气候因素有关,应随时注意调节。为了使蜈蚣安全过冬,可在饲养池中挖一条80~100厘米深的沟,将垃圾与挖出的土以l:2的比例拌匀,将沟填平。然后盖上瓦片、碎砖,将蜈蚣放人。在瓦片碎砖上再盖一层稻草或细土,使土温升高并保持稳定,保证蜈蚣安全越冬。如在室内养殖,应将门窗关闭并挂上草帘,必要时用炭火加温,提高室内温度。   绿色养殖网


蜈蚣怎么养


蜈蚣的养殖技术:1.野地养殖法:此方法简便易行,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垃圾、碎砖,动物残渣、骨头、肠、鱼刺、鸡鸭鹅毛等。蜈蚣嗅到鸡毛等的腥味,就会聚集而来栖息、繁殖,春天即可捕捉。一般每隔1~2天后就可翻开沟捕捉到蜈蚣,捕捉后再补充新鲜的食物,覆以细土,以便继续捕捉。清明前后是捕捉蜈蚣的最适季节。此外,还可用铁耙于乱石堆、树根、荒草和岸滩处捕捉蜈蚣。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初次饲养蜈蚣,可以解决种源问题,且特别适合那些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   2.室内全人工养殖法:   室内养殖可采用水泥缸,缸底面积最好为50×40厘米。将水泥缸以“品”字形叠放2~3层,用玻璃板作缸盖,缸内均应铺上松软的细土,厚度视季节而变,一般春、秋季 10厘米,夏季5厘米,冬季20厘米左右。上层上放置碎瓦片或小石块、小木块等;缸的四角可用玻璃粘制成三角形小水槽,也可用盛水器皿代替,以供应蜈蚣所需要的饮水。放养的密度与个体大小,不同生长期以及饵料情况有关,一般每缸可饲养1~2龄幼体蜈蚣200条,或3龄蜈蚣75条,或4龄以上蜈蚣40~50 条左右,每缸约有4条雄性成体即可。其它方面,可参照室外半自然状态下的人工池养法进行。   3.室外个自然状态池养法:   (1)蜈蚣池要建在比较阴凉湿润,背阳避风,僻静的山坡地方。池用砖、石、水泥等材料砌成高80~100厘米的池壁,池壁要用水泥勾缝隙,池的长宽大小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大池内应分隔成“田”字形小池,以便分别饲养。池的四周应设排水沟,池底面不浇水泥,先垫上6厘米左右的细泥土,上面铺上细石块或碎瓦片,并留有隙缝,池内也栽种杂草、树木,并在池内放置饮水盘供应清洁的饮水,尽量造成适应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一圈15厘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侵。   (2)第一批放养的蜈蚣可来源于野生采集,也可购买种苗。一般种苗应选择3~5龄性成熟的蜈蚣,要求体壮活跃,背乌亮而有光泽,雌雄搭配以10:1为宜,但雌蜈蚣产卵孵化时应将雄性蜈蚣全部择出另养,池养蜈蚣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50~450条为度。池内湿度以60~70%较为合适,不宜超过75~90%。若湿度过大蜈蚣易受病菌的感染和侵害,导致脱壳和饮食困难,不仅妨碍正常发育,而且会发生生理性病变,甚至不繁殖或少繁殖。他内温度应保持在26~29℃间,夏季当气温上升到40~42℃时,蜈蚣体内的水份蒸发迅速,应随时注意降温,一般方法是经常朝池内洒水降温保湿。冬季应向池内抛掷稻草保温,创造一个适合蜈蚣生长的潮湿、温暖、饲料充足的环境。   (3)蜈蚣为肉食动物,喜食各种昆虫,如蝗虫、蟋蟀、蝉、蚱蜢、蜻蜒、蜘蛛,虫蛾等,饲料应以禽、兽肉食为主,如泥鳅、黄鳝、蚯蚓、蜗牛、蝙蝠、鼠类、壁虎、蜥蜴、蛇类、蝇蛆、白蚁、地鳖虫等,以及其它动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脚废料,如鸡血、杂骨、肠肚、禽毛、鱼虾小杂等。蜈蚣有时也屹瓜果、胡萝卜、西瓜皮及植物嫩草,因而可适当搭配25~35%的莲子草,叶叶绿等青饲料。夏秋季节傍晚,还可点灯诱虫、蛾供蜈蚣捕食,并可适当投放一些昆虫类在池中的杂草里繁衍,供蜈蚣批食。不过蜈蚣也耐饥饿,十几天不给食也饿不死,但要注意蜈蚣极度饥饿或严重干扰时会互相残杀而咬食饲类。并且蜈蚣可以几天不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要在养殖池内设置水盘,以供应充足的饮水。特别是蜈蚣对食类要求较讲究,腐臭的食物即便是昆虫也不吃。投放食料应视季节增减,春夏季蜈蚣活动量大,应多放,晚秋初冬则可适当减少。一般一条成体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可2~3天喂食一次,成体蜈蚣则需每天喂食一次。放饵时间以傍晚为好,要先将前一天吃剩的残渣清除掉,并要把较大的食物切段分散放置。   蜈蚣常见疾病与治疗:黑斑病:红龙蜈蚣身下和头部发现有大小不同的黑斑。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一起磨细拌饲料虫连喂7天可防治,对严重者可分离喂食。也可分别选用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防治。胃肠炎:用磺胺片0.5克拌饲料虫饲喂,也可用氯霉素0.25克拌300克饲料虫饲喂。脱壳病:蜈蚣生长快,脱壳时湿度过干难脱壳,过湿产生小螨虫、真菌寄生。这时要连续每10天喂土霉素0.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一起磨细,同400克饲养虫拌匀连喂。 蜈蚣加工技术:捕捉到的活蜈蚣,先用沸水烫死,再把尾端剪去,挤出粪尿,后取长宽与蜈蚣相当的簿竹片,削尖两头,一端插入蜈蚣腭下,另一端插入尾部,借竹片的弹力将蜈蚣伸直,置阳光下晒干。若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干燥后取出竹片(切忌折断头尾,影响品质),将体长相近的蜈蚣头朝一方,在背腹处用宽lcm左右的细竹片横向夹住,结扎成排,每排50条,置木箱内密封贮存。   品质要求 成品蜈蚣应足干、呈扁长状,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状,断面有裂隙或中空,气微腥,具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头尾部齐全,无破碎,无虫蛀,无霉变。,从立冬到小雪前后,气温逐渐下降至10℃以下,蜈蚣开始进入冬眠状态。这时要在养殖池内盖草帘,防止寒风吹袭。在整个冬季养殖池半月通风一次,同时往池内垛体四周洒水保证垛体潮湿,给蜈蚣提供一个良好的越冬场所。这一切操作活动均应选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立春后气温回升,蜈蚣慢慢苏醒,气温上升至15℃时,少数蜈蚣开始出来活动。气温升至20℃时大部分蜈蚣开始出来活动觅食,这时蜈蚣处于恢复期,活动和消化能力都不旺盛,应少量喂食,循序渐进,逐步增大喂食量,切忌大量喂食,以免引起蜈蚣腹胀病,造成死亡。同时还要注意对意外寒潮情况下的保温工作,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可适量增大饲料投喂量。清明至小满,气温增至25℃左右,绝大部分蜈蚣出动觅食,消化能力强,食量大增,这时应供应充足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由于气温升高,池内水分蒸发加快,因此必须每天往池内喷洒足量的水分,随着气温的升高喷水量逐渐加大。随后蜈蚣进入最佳生长期,活动量大,食量骤增,生长发育旺盛,蜈蚣的产卵及孵化都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秋季气温下降,当年孵出的小蜈蚣已长至5~7厘米。由于小蜈蚣的生长发育特别快,体内的脂肪积蓄较少,为保证其良好过冬,必须供应足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肉、蛋及豆类食物,使其储存足够的脂肪及能量,为安全越冬打下基础。,应该是红头少棘蜈蚣养蜈蚣的盒子不要很大,躲避物是必须的,否则它们会很不安,如果环境它们觉得合适便很少活动,空间根据自己的条件尽量大一些,环境湿度一定大,垫材用水苔最好(就是养花用的那种保水的干苔)冬天不用加温的,只要温度不低于0度,就能平安越冬的喂食方面一般夜间捕食,食物方面可以用面包虫,蟋蟀,蚱蜢,小鱼,蟑螂,碎肉等等,食物一定要比蜈蚣本身体形小


蜈蚣的养殖四季各有什么管理要注意的


早春期的饲养管理:早春气温偏低,复苏出蜇的蜈蚣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夜间很少活动,所以此期内不需要供食,以防寒保温为主。清明以后,夜间出穴活动的蜈蚣逐渐开始增多,此时应调整活动场地和垛体的土壤湿度,因昼夜温差大,供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饲料的种类和供食量,以免暴食而导致腹胀死亡。  夏季的饲养管理:立夏以后,夜间出穴活动和觅食的蜈蚣越来越多,各龄蜈蚣均进入了生长发育的适宜阶段,孕蜈蚣已进入体内孵化期,这是应以肉食类饲料为主。保证活动场地和垛体的土壤湿度,每周向饲养池内喷洒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既要保证有充足的饲料,又要提供多样的饲料,促进摄食,利于生长。  秋季的饲养管理 :立秋后转入多雨季节,空气湿度较大,这是的饲料供给与夏季相同,但应抓紧进行蜈蚣的母子分离工作,减少水盘与供水量,每周向饲养场内、屋角、地面等处撒漂白粉一次。秋分以后,蜈蚣处于脱尽游离水的入蜇前准备阶段,因而食量加大,代谢过程也同时加快,这时应加大饲料供应量,为安全越冬打好基础。  冬季的饲养管理:霜降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蜈蚣渐要进入冬眠状态,注意室内温度,搞好防寒保温为主,室内加温工作,这段时间重点是搞好养区挡风御寒和防止鼠害工作。  以上信息来自于张崇洲蜈蚣养殖技术,想要更详细的自己去百度搜索吧,蜈蚣是贵重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长久以来,蜈蚣的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蜈蚣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在我国,产量仅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30%左右,市场价格急聚攀升。  随着蜈蚣药用价值被大力开发,人们对中医中药的重新信赖,名贵中药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蜈蚣毒的市场供应更是远远不足、货源奇缺。蜈蚣资源需求量迅猛,而野生蜈蚣资源越来越稀少,导致价格逐年上涨,市场紧俏,供不应求;另外,蜈蚣毒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十分走俏,每克售价可达千元以上,出口量大。为农民、下岗职工、打工一族带来了一个百年一遇的致富好时机——人工养殖蜈蚣。  神龙8号蜈蚣,好饲养,食性广,免疫力、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生命力旺盛,绝不发生瘟疫、流感等风险。蜈蚣即可药用也可食用,药用治病,食用强身,是难得的药食两用佳肴。  神龙8号蜈蚣人工养殖先期投入小,设备简单,条件要求低,养殖周期短,生长快,产量高,易管理,既可家庭养殖,也可规模化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既有助于解决我国众多农村闲散劳动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难题,同时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创造良机,政府鼓励,政策扶持。  神龙8号蜈蚣:是蜈蚣的改良品种,彻底突破传统养殖观念,饲养过程更为直观,管理更容易,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东北养殖蜈蚣需要什么条件


搞蜈蚣养殖骗局的公司在宣传资料中表示投资者只需要引种,几乎不需要其他投资。可事实上,投资者在引种方面的投资要比正常情况下高出2-3倍左右,即技术公司在赚取高额的引 种费。同时饲养蜈蚣时必须要建立完善饲喂环境,否则蜈蚣很容易就会爬出去,出现伤人现象。这种后续投资很多,是投资者初始投资的2倍一5倍。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饲养蜈蚣,相对而言南方地区更加适合饲养蜈蚣。蜈蚣虽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在中药制作过程中的用量有限,目前市场已经供应充足,因此投资者应该慎入蜈蚣养殖领域。  蜈蚣养殖骗局一:诱人的广告语:养殖蜈蚣,市场紧俏,不愁销路,真正超值,一本万利。  蜈蚣养殖项目尉旨一些技术公司向投资者出售蜈蚣种苗,然后向投资者回收成年蜈蚣。国内最早的—家机构于2000年初出现在河南,2003年后在投资领域消失了将近3年。2007年初,蜈蚣养殖重出江湖,国内相关的招商广告令人眼花缭乱。  市场空间大  蜈蚣作为传统的动物中药材已有几千年历史。一直以来,国家每年号召“大力捕捉蜈蚣”,由原来的季节性捕捉和季节性收购发展为目前的跨季节的捕捉和四季收购。每条蜈蚣的收购价格也由原来的几分钱飚升至1.5元以上,出口价更高,且供不应求,价格逐年上涨。一个百年难遇的介入时机正喜从天降。  政策扶持  党中央高度重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发展蜈蚣养殖业,既可为国家赚取外汇,又可满足国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因而,养殖蜈蚣是农村产业调整的首选项目,让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多了一条切实可行之路;同时为下岗职工再就业者开辟了—条难得的致富途径。  投资门槛低  除引种外几乎不需投资。既可家庭养殖,也可以工厂化立体养殖。一般家庭喂养可利用空房、阳台、庭院、房前屋后,以缸养、箱养、池养均可;大规模养殖可圈养或立体养殖。蜈蚣性情温驯,工厂化立体养殖蜈蚣是目前蜈蚣养殖最高效、最快速的养殖方法。一次产卵5080枚,恒温养殖年产卵23次。一般一次饲喂可管2-3天,产卵期间基本不用饮食,规模养殖可人工养殖饵料,自然养殖只需要麦麸、菜叶、瓜果、昆虫、动物内脏、骨粉等,几乎无需成本。蜈蚣适应能力强,生命力旺盛,不易染病。一般晚上68时饲喂,业余时间即可养殖。,假的,我告诉你,我差点就被骗钱了。差点害我钱都没了。他们都是卖垃圾蜈蚣种苗来赚你的钱的。千万别相信。老实告诉你,无论什么蜈蚣,无论经过他们所谓的什么技术培育的新品种,你怎么养都要养个3年左右才有利润。

蜈蚣养殖规划 (蜈蚣养殖技术及场地要求)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