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甲鱼养殖 (温室甲鱼养殖密度为多少)

养鱼 用户投稿 2023-11-25 05:59 325 0

今天天气不错,待在家里闲来无事,给大家介绍下温室甲鱼养殖 的相关知识,另外也会对大家比较关心的温室甲鱼养殖密度为多少这个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如果本文的知识能为您解决心中的疑惑,那麻烦收藏本站,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一只成鳖养殖需要多少平方米

15平方左在能养多少甲鱼

温室甲鱼养殖 (温室甲鱼养殖密度为多少)

池塘怎么样养甲鱼




一只成鳖养殖需要多少平方米


成鳖放养密度可按照:体重50〜100克的二龄鳖,每平方米放养5只左右;体重约200克的三龄鳖,毎平方米放养2〜 4只;体重在400克以上的四龄鳖每平方米放养1〜2只。常温养殖时,投放150〜200克的幼鳖,每平方米5只,经4〜6个月饲养,体重可达400克左右;投放200〜250克 的幼鳖,每平方米4只,经4〜6个月饲养,体重可达约450 克;投放250〜300克的幼鳖,每平方米3只,经4〜6个月饲 养,体重可达500克左右。,鳖是以水生为主的,变温,两栖性爬行动物,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用肺呼吸,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也常在陆地活动晒背。鳖是变温动物,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从冬眠中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20℃以上时,雌雄鳖进行交配产卵,25-30℃是鳖摄食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也是人工养殖的最好季节。10-12℃时,鳖进入冬眠,超过33℃时,寻洞"避暑"养殖中,因鳖生性好斗,大小鳖不宜混养。   鳖有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喜欢在比较安静、温暖、清洁的地方栖息。晴朗天气,便爬上岸"晒背"。因此,饲养时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   食性: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食鱼、虾、贝、昆虫及动物内脏和尸体。动物性料缺乏时,也需吃青草、瓜类和粮食等植物性铒料,性贪食,铒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   生长:鳖自然生长缓慢,一年中生长期仅6个月,因此生长发育慢,并随各地气候条件、饲养技术而异。一般饲养条件下,当年稚鳖体重可达5-10克,2龄鳖达50-100克,3龄鳖100-200克,4龄鳖400一500克,5龄600克以上。因此,采用不加温的"常规养殖法",养殖周期长达4-5年,如采取"加温养殖法",养殖周期可缩短1-2年。鳖的人工繁殖编辑本段   由于鳖是卵生动物,卵在无亲体保护条件下孵化,孵化期长。因此尽管鳖的繁殖力强,但是天然环境中,由于受到多种敌害,病菌侵袭不良气候的影响,其孵化年、成活率较低。采用人工繁殖,可大大提高孵化率,缩短孵化期,为人工鳖提供充足的种苗。   (一)繁殖习性:水温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产卵,每年的4-8月为产卵季节,盛产期温度为28-34℃,产卵常在深夜进行。产卵时雌鳖爬上岸,寻找隐蔽无积水,地势高的沙泥场地,挖穴产卵。产卵后扒盖穴后离去。每只雌鳖每年一般可产卵3-4批,每批产卵10个左右。   亲鳖的选择:几达到性成熟年龄,可用来繁殖的雌雄个体为亲鳖。亲鳖的年龄和体重也是要考虑的,鳖的性成熟年龄4-5龄,个体500克左右,刚成熟的鳖个体少、怀卵量少、产出的鳖大小不匀。故选留的亲鳖体重为1公斤,年龄4-7龄较好。从外形看。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个体肥大,行动敏捷的个体。选留亲鳖,还必须准确判断,使雌雄比例适当。可以根据外部特征加以鉴别,雌雄比例一般以4:1为好。   鉴别部位   雌鳖:尾部较短,不能自然体出裙边外,体形较厚   雄鳖:尾部较长尖,能自然体出裙边外,体形较薄   (二)亲鳖的培育   亲鳖放养前,要池内水放干,每用75公斤生石灰溶浆全池遍洒消毒,过半个月后再进水使用。亲鳖鉴定雌雄后,按雌雄比例4:1放养,密度应视亲鳖大小而定,每亩放养200-400只。换水条件好或多数个体1公斤以下的可多放,反之则少放。   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饲、调节水质、防逃、防病害等。饲料是培育优良亲鳖的物质基础,要使亲鳖性成熟早,一年中产卵次数,个数多少,很大程度取决于饲料条件。饲养中应投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铒料,日投饲量为池内鳖总体重的5-10%,投饲时要做到定时、定位、当天吃完。6-9月是生长旺季,要控制好水质,保持水深1米以上,水色呈褐色为好。此外,要勤巡亲鳖池,防止逃跑和敌害侵袭,查看池堤及遮板。发现亲鳖病害,应及时,隔离,治疗等措施。   (三)鳖卵的人工孵化:      1.鳖卵收集:人工孵化先要收集卵,湖南亲鳖产卵在5-8月,产卵季节每天早晨8时以前要去产卵池巡视一次,检查情况,根据亲鳖产卵后覆盖卵时留下的"水潮痕迹"寻找卵穴和收集卵。收集后应检查卵的受精情况。卵壳顶上出现一小白点,边缘清晰圆滑,则为受精卵,卵发育良好,反之,卵壳外表看不见白点,或呈不规格白斑,则为未受精卵或坏卵,应及时剔除。收卵后将卵穴填好。   2.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搞得好可提高受精卵孵化率,缩短孵化期,增长当年稚鳖生长时间,鳖卵孵化有室外和室内孵化两种方法。室外孵化:孵化场应建在通风干燥处,面积1-3平方米,周围砌高约1.2米的围墙,墙周围有排水、通气孔,底面呈5-10度的倾斜,低处理一个水盆,供农集稚鳖用,底部铺沙20一30厘米作孵化床,墙顶搭棚架遮盖。鳖卵按产出的先后从高往低依次排列在孵化箱内,间距为1厘米左右。孵上面覆盖2厘米厚的细沙,温度保持在24-35℃进行孵化。室内孵化:可使用方形木箱、木盆或桶。底部铺3厘米厚的细沙,依上述方法整齐排列受精卵,卵上再盖1厘米的细沙,一般可排卵2-3层,然后将木箱置于明亮通风,在能控制温度33-34℃,湿度81-82%,沙床含水量7-8%,可缩短孵化期,37-42天即可出壳。孵化期内不宜翻卵,同时要防止蛇、鼠、蚂蚁等危害。鳖的饲养管理编辑本段   鳖生性凶猛好斗,有同类相残食的习性。人工饲养通常将稚鳖、幼鳖、成鳖、亲鳖分级、分池饲养。   (一)养鳖池的建造:鳖池该选择在排灌水方便,向阳安静沙质壤土的地方,为便于大小鳖分养,应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和成鳖池。   亲鳖池宜建在僻静处,池堤边设置几个产卵场。产卵场用细沙堆置,池厚30一40厘米便于挖穴产卵。产卵场周围可种植阔叶高秆作物,为亲鳖创造一个良好,寂静的环境,稚幼、成鳖池四周须留有一定面积的斜面,作为栖息场所,周围建光滑的防逃墙,进出水口设防逃装置。   (二)饲养管理   1.稚鳖的饲养管理:刚出壳的稚鳖,体质娇嫩,适应能力差,对生长环境要求比幼、成鳖池严格。因此,刚出壳的稚鳖应按每平方米50只左右的密度放在室内池暂养,体重达8克左右,再放室外池,每平方米30只左右。稚鳖的饲料要求细、软、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刚出壳的稚鳖投喂煮熟的蛋黄、水蚤和捣碎的动物内脏为好,投饲量根据食欲情况掌握,每天投喂2-3次。饲料投在水面下2厘米的食台上。稚鳖对水质要求严格,每隔3-5天要换一次新水,保持池水清新,肥度适当,为确保安全越冬,秋后须加强培育,增加体内脂肪积累。越冬宜在室内时行,越冬池底铺15厘米的细沙,每平方米放鳖100-250只,越冬期要防冻伤和水霉病。室温控制在5℃以上。   2.幼鳖和成鳖的管理   越冬后稚鳖进入幼鳖期,幼鳖再经过一年饲养,进入成鳖期。幼、成鳖饲养方法相同。 放养时,要经过筛选,把大小不同的个体分池养殖,每平方米放养量,幼鳖5-10只,3龄鳖5只左右,4龄鳖1-3只。   投饲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也可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如低质鱼、虾、螺、蚯蚓、动物加工废弃物、黄豆、玉米、包菜等。日投量为全池鳖总体重的5-10%。水温低时每天投喂一次,水温高时,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2时各一次。   成鳖池水位一般在春、秋季保持0.8米左右,夏、冬季加深至1-1.2米。为充分利用水体及饲料资源,成鳖池、亲鳖池中可合理套养鲢、鳙、鲂等鱼类,混养池水位应保持在1.5-2米。幼、成鳖越冬能力比稚鳖强,只须加深池水,便可安全越冬。鳖病防治编辑本段   (一)出血病:主要行征:病鳖腹甲全身有红斑和出血点,背甲出现溃烂增生物,溃烂出血,咽喉内壁大量出血和严重坏死,肠道、肾脏、肝脏也可能出现出血症状。防治方法:   ①注意病鳖要隔离饲养,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②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0.1一0.2克有一定疗效。   (二)红脖子病:又称颈肿病、鳃腺炎。主要特征是腹部出现红色斑点,咽喉部和颈部肿胀。肌肉水肿,行动迟缓,红肿的脖子伸长而不能缩回,人走近时也不逃走,严重时,口鼻出血、肠道发炎、全身红肿、眼睛浑浊发白而失明,不久死亡。此病传染快,往往造成一批批死亡。防治方法:①病鳖取出隔离,对池水、底纱、饲养工具、食具等用漂白粉彻底消毒。②用抗生索或磺胺类药物拌入饲料投喂,每公斤鳖第一天用药0.2克,2-6天减半。   (三)水霉病:由于霉菌大量繁殖寄生引起,对稚、幼鳖危害严重。菌体常寄生在鳖的四肢、颈部和腹下,形成棉絮状,病鳖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防治方法:①鳖放养、捕捞和运输时,操作小心,避免其皮肤受伤。②用0.4%的小苏打和0.4‰的小苏打和0.4‰的食盐合剂全池泼,有一定预防效果。③病鳖可用3-4%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   (四)累枝虫病:由累枝虫寄生引起,肉眼可见病鳖四肢、   背腹甲、颈部等处呈现一簇簇的白毛。防治方法:①用1ppm漂白粉溶液浸洗24小时。②用2-3%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


15平方左在能养多少甲鱼


要看甲鱼的年龄和大小,不同年龄放养的个数不同。池塘专养甲鱼养殖,密度/米² 可依此方法计算:2龄50~100克——10~15只/㎡100~200克:——5~10只/㎡3龄200克左右:——3~5只/㎡4~5龄——1~3只/㎡。所以,15平米从最小的可以养150只以上,到最大的只能养50只左右。,送给我,我做好了送你给你吃. 1、选好品种。根据大众百姓的喜欢和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目前甲鱼品种五花八门,但整体来讲,甲鱼个体重500—1000克,体型较瘦身,颜色以黄绿色为主,背部有黑黄色相间的花纹斑,腹部底呈浅黄白色,且无花点。这类品种虽比背部无花纹(俗称“光板”),腹部有星点花纹的甲鱼生长慢,但其肉质和食味都比后者优,因而价值和价格都较好。 2、把好水质关。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甲鱼的养殖效果,池水过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对甲鱼生长不利,而且影响到其肉质味道。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里注一次清净的河水,总量约占原池的四分之一。定时清洗食台残物。另外,池中种植约占全池一半的水葫芦。这样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为甲鱼提供隐蔽清静处,尽量满足其自然的生活习性。 3、做好防病工作。排灌方便,防逃设施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养大小(50—100克)规格基本一致的甲鱼苗2—3只。平时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无十分特殊情况,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鱼。同时,用竹排搭几个晒台,供甲鱼晒背。


池塘怎么样养甲鱼


一、高密度加温养殖;  二、"两头加温"养殖;  三、自然越冬养殖。3种情况的共同特点是,在移至室外池塘高温养殖前甲鱼商品率低,因此室外池塘养殖阶段在甲鱼养殖全过程中显的尤为重要。本人认为:甲鱼的生长好坏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是甲鱼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体不同的生理状况,外因是甲鱼生活环境的变化,因此甲鱼养殖应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一、饲料选择 饲料是保证甲鱼正常生长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足将影响甲鱼的生长,饲料质量差或适口性差将使甲鱼的摄食严重不足,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而目前几种养殖模式的甲鱼在移至室外池塘放养时体质均相对较弱,急需补充营养,以便快速恢复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立即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因此选择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优质配合饲料成为今后甲鱼养殖的关键。  二、水质管理  1.新建池   首先,新建池应在池底保持一定量的泥土或铺一定量的沙,否则甲鱼入池后由于没有遮蔽物而活动频繁导致水质长期浑浊。其次,新建池在放苗前应先培养好水色,以便甲鱼入池后有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减少甲鱼的活动,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否则,在放苗前刚进水,甲鱼入池后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在池中频繁活动,造成水体变浑浊,而甲鱼又不适应此种水体,更加剧烈活动,从而恶性循环使水体长期浑浊,甲鱼摄食不正常,最终导致甲鱼生长缓慢,且易发病。  2.水色   培养一定数量的浮游植物对室外池塘甲鱼养殖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利用水体二氧化碳及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达到分解有害物质的作用,改良水质,稳定水环境,同时亦可起到遮蔽作用而减少互相撕咬。但超量则易导致浮游植物衰老死亡而引起水质剧变。  酸性水环境中,甲鱼活动减弱,摄食下降,抗病力低,而强碱性环境对甲鱼的皮肤粘膜有损害,因此甲鱼池应多保持弱碱性水环境。室外池塘甲鱼养殖均处于高温情况下,所以培养藻类应以高温弱碱条件下最适合生存的微囊藻为主。培养方法为:施用生石灰60千克/亩,过磷酸钙5千克/亩,尿素2千克/亩,施肥注水培养。  水色培养好后,为了防止水体老化或倒水(水变褐色或泛白色),首先应保持经常少量的换水,使浮游植物保持肥、活、嫩、爽;其次,当浮游动物数量偏多时应及时用生石灰及一定量的“敌百虫”予以杀灭,最后再使用含氯消毒剂后换水1/4左右。  3.防水变   由于水体控制不好,导致浮游植物急剧、大批量死亡,使水质严重缺氧,甚至产生有毒物质称为水变。其过程一般由原来的浓绿或蓝绿急剧变成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其水体中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停止,而增加的大量浮游植物死骸及原来的有机质在水体中剧烈氧化分解,使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最终酵解而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甲鱼摄食及抗病能力下降。  遇水变后应注意搞好浮游植物的培养以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首先应及时排掉部分旧水而注入新水,减少池中的有机质,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其次应施放一定量肥料加速浮游植物的繁殖,由于水变水体总氮含量偏高,因此应以施磷肥为主,以达到调节水体氮磷比例,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的目的。  4.水体溶氧应充足  虽然甲鱼是肺呼吸动物,对水体溶氧要求不高,但其养殖水体仍应保持4毫克/升以上的溶氧,这是因为甲鱼大量含丰富蛋白质的排泄物和跌落水体中的饲料如不能有氧分解,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酵解,易造成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在水体中积累,引起水体恶化,导致甲鱼摄食下降及抗病力减弱。因此水体由于各种情况而溶氧下降时应能采取化学或物理方法来补充水体溶氧,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  三、放养密度  多年来多数养殖户在室外池塘甲鱼养殖过程中,为了甲鱼快速生长而采取低养殖密度,但却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原因有两方面:首先,甲鱼是一种争食性很强的动物,低密度下甲鱼争食性下降,反不利于生长;其次,由于甲鱼数量少,在投饵方面难于控制,少投则摄食量不足,多投则又容易造成甲鱼过食而引起病害,所以室外池塘甲鱼放养时应按不同规格将其放养密度加大为8只/平方米~13只/平方米。 四、投饵  室外池塘甲鱼的投饵应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早期由于气温尚偏低,因此多采取水下投饵,以达到多摄食的目的。中期则采取“两头多、中间少”的办法,因两头水温、气温均属甲鱼最适生长条件,因此应多投喂,以加快生长,中间由于温度太高,甲鱼代谢下降,少投饵有利于甲鱼的正常生长。晚期由于天气变凉,气温下降,投饵应改为水下,否则由于温差的原因,甲鱼摄食量将急剧下降。 五、用药  室外池甲鱼养殖由于水体条件好,往往病害较少,因而用药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1.预防  首先甲鱼开始进行养殖时应投喂一定量的抗菌药,以增加其抵抗力;其次高温期则以投喂清凉解毒、保肝、护肝的中草药为主;后期则尽量减少用药以保证甲鱼无残留、食用安全。  2.治疗  治疗过程中由于水体大应以内服药为主,外用药为辅。而内服药则应掌握适时用药,对症下药,用足药量,来确保治疗效果。,现在最好的养温室,在哪都能养,养一期一般8个月,现在行情养一个温室能赚个10万左右,外塘的话甲鱼价格稍微高一点,不过生长周期很慢,池子的话最好先在池底四周开一条沟砌好砖头,然后把池子四周都要用混凝土粉刷好,反正不能让甲鱼挖洞的机会,池子上边用砖头围着池边砌一圈,三分之一要悬空,这样甲鱼爬不上来,最外面最好用网拦好,或者用砖头砌一圈墙,或者挖一条沟,用石板竖在沟里,当围墙,防止外人来偷和里面有个安静的环境,甲鱼比较容易进食。,外塘养殖作为我国甲鱼养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仿生态养殖的主要场所,良好的选址与规划为池塘建设前提,池塘规格、池塘结构、池塘进排水、池塘食台设计为外塘养殖池塘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场址选择 1、甲鱼作为两栖动物,喜静怕扰,场址需避开喧闹场所,尽量避免于车流密集地区设场。 2、甲鱼水陆两栖,具晒背的习性,日照资源丰富,利于甲鱼晒背。 3、水源清洁(江河、湖泊、山泉、地下水均可),取水便捷、足量,无枯竭季节。水源上游最好无污染源,需避免的污染源包括化工污水、农田废水、生活污水、果园农药污染。 4、场地土壤为保水性能良好的粘土或壤土。 5、排水通畅,无洪涝隐患,池塘能自然排干水。 二、 池塘结构设计 经验证明,合理的池塘结构是甲鱼外塘养殖高产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结构要求为: 1、池塘形状:通常是长方形,以东西朝向为宜,可延长日照时间,有利于藻类的繁殖,并可减少水面的风浪。 2、池塘面积与水深:池塘宽度不宜超过50m,单口池塘面积不宜超过5亩。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位最高为1米左右,因此池塘深度一般高于最高水位0.4米左右即可。 3、池塘四周应浇灌水泥浆或砌砖,避免甲鱼挖洞造成塘壁塌陷。水泥浆面浇灌成斜坡并尽量光滑。水泥壁泥底池塘,可以配套作为小甲鱼繁育池,池面覆盖防鸟网。 4、如果池塘四周是浇灌水泥浆的,则池塘四周应用瓷砖、石棉瓦等材料围成防逃墙。亦可通过模具、方砖等建筑材料与池壁底部向池塘中心延伸,现成T字型池壁,如图二所示。 三、投料台与晒背台设置 1、一般在池塘的纵向两边设置投料台,如果池塘宽度较大或食台设置不够,则中间也要架设投料台以便于巡塘和投料。 2、一般使用石棉瓦、木板、及网布制作投料板,可以充分利用石棉瓦上的凹槽投放软颗粒饲料。投料板与水面成30度角放置,投料板板面宽2/3处取水位线(即水淹没的位置),软颗粒饲料均匀的投放到石棉瓦露出水面的凹槽内。若使用木板作为投料台,需在食台中部设置横档,作为颗粒料投放处。网布食台四周使用木材固定,一般为水下投料模式使用,网布网目需小于颗粒料料径。 3、建议采用水上颗粒料投喂模式,并设置足够数量的水上投料台,增加甲鱼的吃料面积,甲鱼吃料快且均匀,可减少饵料浪费,降低水质污染,同时,足够数量的投料台亦可作为甲鱼的晒背台和休息台。水下投料模式,适用于外塘一年期养殖甲鱼使用,避免北风强劲天气与阴雨时节带来的甲鱼应激,实现稚鳖养殖的顺畅进行。 四、进排水系统 1、进水的管道需满足池塘用水,避免进水水流冲刷池壁。为避免对甲鱼产生应激,进水管装置挂虑网袋,让水顺着网袋流入池塘,也避免杂物和小杂鱼进入池子。 2、池内的出水口设置在池底的低洼出,能让池塘的水自然快速排干,可以及时排出池底的淤泥。其它:我以前看过一套资料很有用,不过是收费的,哪个网站好像是叫什么甲鱼养殖内幕资料网自己找去看吧!。。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