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养殖 (大鲵养殖池图片)
今天天气不错,待在家里闲来无事,给大家介绍下大鲵养殖 的相关知识,另外也会对大家比较关心的大鲵养殖池图片这个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如果本文的知识能为您解决心中的疑惑,那麻烦收藏本站,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娃娃鱼怎么养怎么喂食啊?
如何养娃娃鱼?
大鲵(娃娃鱼)的养殖周期是多少.还有这个没基础设施一般养殖规模需...
娃娃鱼的养殖
娃娃鱼在什么环境下生长
娃娃鱼的名字
娃娃鱼怎么养怎么喂食啊?
1.保持微流水,进水与出水同时打开, 2.水位以鱼背过2-5公分为好,不要太深 3.水温保持在16-22度之间,17-20度为最佳 4.每天清除鱼的排泻物,保持水质不变质 5.光线不要太亮,保持弱光为好 6.最好给鱼搭建一个可藏身的暗穴,地板就可以做出来 7.每月彻底清洗1次池子,给鱼体杀一次菌,食盐1-2%的浓度。 8.春秋季节每周给鱼杀菌消毒1次,池体一月一次。 9.遇到夏季高温,可用冰瓶给水降温使水保持在16-22度内 10.大鲵怕热不怕冷,温度超过30度到40度就会很快死亡,但冬天零下10度都不会冻死,大鲵喜阴凉。11,给鱼吃的东西最好是不变质的鲜活体,如果解体的料块最好用1-2%的食盐杀菌消毒,投食以天黑不久鱼体散游动在池内 为最佳时间,投料不可过多,以当晚不剩料为好.12.平时不要把手伸进池内的水中或手抓鱼体,最好用网兜起捞鱼体.13.没事不要碰撞池体,敲打池具,划动水体,强光照射鱼体等等.14.繁殖小苗场地最好选在山区有植被的河谷缓坡避洪地段.种鱼来源最好选择有繁养证和经营证的养殖公司,合法的种源是今后繁养经营的关健核心所在,新建场亲鱼最好选5-10斤的无病无残无伤的5年以上的鱼做亲本经1-2年培养成种鱼15.商品鱼最好选在平川地段区,采用地下井水为最好,冬暖夏凉不影响鱼体生长,自来水养鱼一定要存储水爆气后再用于鱼体.16.发现病鱼或异常的鱼,立即捞出隔离,温度剧变错差在1-10度的为鱼体感冒,采用病毒类药治疗,如是因天气变化或料饵变质引起的肠道病变,采用消炎类药治疗为好.发现鱼体因划伤引起水霉病,应先捞出病鱼,采用杀菌类药进行治疗,另外应对池体杀毒杀菌处理,养好娃娃鱼,重在预防,而不是有病了谁给看好了才是高手.最好是达到无病为最高境界.祝你好远!,据娃娃鱼独特的生态习性,在养殖池设计时要考虑适于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一)养殖池结构娃娃鱼养殖地为两种,一种为露天养殖池,一种为人防工程及地下室养殖池。其结构为砖、水泥、石头、混凝土结构。具体结构要求是: 1.池壁结构 娃娃鱼养殖池池壁要求是:①截止水,使之不漏水;②安全牢固,能承受池壁四周士的压力及池水中的压力,池壁不沉陷;③要有防逃设施;④价格便宜。 娃娃鱼养殖池壁一般用方块石头、砖或混凝土砌成,水泥嵌缝,池壁要用水泥浆抹平滑或贴瓷砖。 池壁顶端要向他内伸出10厘米,以防娃娃鱼逃跑。 2.池底结构 娃娃鱼池底一般先用石块夯实,厚度20~30厘米,再用小石渣填空,最后用混凝土铺平。为了便于排水,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倾斜度为2%左右,再由中心向一边角的排水口倾斜,倾斜度1%~1.5%左右。 3.进水口 进水口位置依据进水道,与排水口相对设在池角。进水口要高于池壁,最好高于地中水面60厘米,并且向池内伸出20厘米,进水口材料可用水泥管或混凝土方,也可用铸铁管、塑料管,无论进水口用什么材料,均必须安装控制设施及过滤网。控制设施采用直通截止阀,问及管径大小可根据各类娃娃鱼池口需要水量多少和进水压力而定。幼体池可选100-300毫米,成体池可选用300~500毫米。进水口过滤网材料要选用不锈钢,同目亦要根据娃娃鱼池大小而定。 (二)养殖地的建造 娃娃鱼成体养殖池是娃娃鱼养殖重要环境条件。成体阶段,娃娃鱼抗逆力增强,适应能力增加,同时潜逃和同类弱肉强食也达到高峰。因此,成体地要求根据其这一阶段生理的特点。建造5个以上,以便按个体的大小,分开养殖。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成体池可建在室内或人防工程内,也可建在室外。建池面积可达100~2000平方米。池内人工弧度或穴洞面积占成体池面积的2/3,弧度或穴洞大小树成体个体大小而定。室外建池,除了室内成体地要求和设施外,必须要安装遮荫设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遮荫物,要求池顶部、四周全部要有遮荫物。,娃娃鱼的饲养比较复杂,不太好养,以下仅供参考。娃娃鱼(大鲵)养殖技术1、大鲵生长环境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大鲵养殖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注意加氧),PH值在6.5~7.5。环境要求:安静、阴凉、空气清新。 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定期排污。 2.大鲵饵料投喂,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3.水温和光照,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娃娃鱼喜欢安静的环境不喜欢太吵闹不能强光照射(不喜欢光)实话说吧我不建议你养娃娃鱼因为娃娃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是濒临灭绝的动物(虽然国内还有)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建议把它带去动物园给专业的人士养毕竟是一条生命相信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你总不希望他死吧?如果附近有动物园的话,交给他们养如果他们不养娃娃鱼,就让他们联系一下其他的动物园 祝你的娃娃鱼能健康成长。
如何养娃娃鱼?
规模养殖吗?,楼主,看看下面或许对你有帮助.............如何饲养娃娃鱼
一、娃娃鱼的生活习性 娃娃鱼喜阴暗、清凉、流动的摸水环境。它的食性广泛,幼体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食。随着个体长大,逐渐捕食蝌蚪、青蛙、鱼,蟹,甚至连水鸟、羊肉都可为食。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大娃娃负还吞食同类幼体。娃娃鱼性情较凶猛,口腔大,上下有三排牙齿,掌握不好,它会行凶咬人。
二、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一)具备良好的水体环境:含碱量大的水或混浊水,对娃娃鱼的危害性极大,所以水质要清洁。水温以14~18℃为适宜,水深以30cm为好。
(二)修建阴暗的洞室:需用片石、水泥砂浆砌成拱洞,如水源好的防空洞也可利用。拱洞大小按饲养规模来决定。拱洞规格一般为:长30m,宽4.5m,高2.5m。
(三)饲养池:娃娃鱼的饲养池要建在拱洞内。最好分左右两排,中间为人行道,用砖建成四方形或长方形池子。池高1m,四周和池底用水泥抹光滑。池的面积大小不等,有2平方米,4平方米、6平方米、10平方米或更大,以利于大小分开饲养。每个池边都要设-个水位孔(或称溢洪孔,孔位高35cm,便于排水和控制水位。各池要安装进水管,管径大小视饲养池的面积大小而定。每个进水管都装上水龙头调节水量。池底设活动的石板孔穴,备娃娃鱼栖息用。
(四)要掌握饲养管理方法:夏秋季投食以蛙类为主要饵料,冬春季以羊肉为主要饵料。喂食的时间,每天早晚各1次,投喂数量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摄食能力酌定。每长1kg娃娃鱼需要精料1.7kg。 一般冬季少投饵,春季增加,夏秋季多投饵。以投喂新鲜、活饵为好。此外,应加强管理,做到勤巡塘、勤观察,勤检查、勤清污、勤洗池,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发生鱼病要及时用药消毒治疗。

大鲵(娃娃鱼)的养殖周期是多少.还有这个没基础设施一般养殖规模需...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本文简介大鲵的养殖技术。一 大鲵的生态习性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为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且食物缺乏,则有相互残食的现象。大鲵摄食时,水温急升急降和水质恶化易产生反吐现象。呼吸时,大鲵将头露出水面,一般每10—30分钟进行一次,耗氧量白天为20.3—32.8毫克/公斤·小时,夜间为21.7—36.2毫克/公斤·小时。大鲵的自然性比约为1:1,生殖方式属卵生,体外受精,8—9月为生殖旺季,受精卵经30—40天孵出稚鲵,一般2—3年完成变态,3—5年达到性成熟,但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其生长周期。二 大鲵养殖场的建造2.1场地选择宜选择阴暗避风、冬暖夏凉、水源丰富、水温较稳定的地方,且水源具清、凉、流的特点,如山区溪流、水库及地下水等,同时考虑饲料来源方便,如虾蟹类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或肉类加工厂附近。2.2养殖池建造分稚鲵池、幼鲵池和成鲵池三种,水泥结构,池内四周光滑,防渗防漏防逃,池底需装排污孔,进排水系统要配套。一般稚鲵池建在室内,面积 l—2平方米,壁高60厘米 ;幼鲵池面积5—10厘米,壁高60—80厘米,池内用砖头或石块堆成许多洞穴;成鲵池面积20—40平方米,壁高1.2米,池内亦需堆建洞穴。三 大鲵的养殖方法大鲵的水温16—24℃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最快,25—28℃摄食明显减少,29℃以上停止摄食。人工养殖可改变其冬眠的习性,能够全年均匀生长。水质要求 pH6.5—7.5, pH>9时可导致毁灭性死亡,溶氧以大于3.5毫克/升为宜,如总硬度、氯化物、氨氮等指标均需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养殖池要有遮荫措施,避免阳光直射,而且在使用前需用漂白粉等严格消毒。3.1稚鲵的养殖稚鲵池水深以20—30厘米为宜,刚孵出的稚鲵形似蝌蚪,以吸收本身的卵黄物质为生,35—50天后开始摄食外界饵料,如小型浮游动物,70天后可投喂红虫和蚊蝇幼虫。3.2幼鲵的养殖幼鲵池水深30厘米,幼苗入池前用呋喃类药物浸洗5—10分钟,放养密度一般为10—30P/平方米,可投喂红虫、水生昆虫和鱼虾蟹类,饵料要新鲜,每日投喂两次,分别在6—7时和18—19时,每日均需排污及换水,保持池水透明度,清澈见底。3.3成鲵的养殖池水深度30—40厘米,放养规格要一致,密度一般为1—3只/平方米,可投喂多种饲料,以少量多次为宜。为保持水质清新,注意经常换水。饲养一段时间后要适时分规格饲养,以免发生大个体残食小个体的现象。3·4大鲵的饲料种类可投喂海水和淡水中的多种低质鱼类、虾、蟹类和其它水生动物,但大鲵更爱海鱼类。猪牛羊肉、鸡鸭及其下脚料来源广,蛋白质含量高,也是养殖大鲵的好饲料。由鱼粉、A-淀粉、豆饼、麦糠、骨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人工配合饲料,其蛋白质适宜含量为45—50%,另外,添加1%的花粉可明显加快生长速度。证件一般在水产业机构有专门的处理机构 各地方制度可能有所不同 只要咨询电话稍微问一下就可以了 可以打114查询利润要看你养殖出来的情况和实况需要 因为现在的价格波动很大 我也不好估计 要看具体场景拉投入多大要看规模销路方向可以向餐厅 养殖户 渔贩 等等
娃娃鱼的养殖
如何饲养娃娃鱼 一、娃娃鱼的生活习性 娃娃鱼喜阴暗、清凉、流动的摸水环境。它的食性广泛,幼体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食。随着个体长大,逐渐捕食蝌蚪、青蛙、鱼,蟹,甚至连水鸟、羊肉都可为食。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大娃娃负还吞食同类幼体。娃娃鱼性情较凶猛,口腔大,上下有三排牙齿,掌握不好,它会行凶咬人。 二、娃娃鱼的饲养方法 (一)具备良好的水体环境:含碱量大的水或混浊水,对娃娃鱼的危害性极大,所以水质要清洁。水温以14~18℃为适宜,水深以30cm为好。 (二)修建阴暗的洞室:需用片石、水泥砂浆砌成拱洞,如水源好的防空洞也可利用。拱洞大小按饲养规模来决定。拱洞规格一般为:长30m,宽4.5m,高2.5m。 (三)饲养池:娃娃鱼的饲养池要建在拱洞内。最好分左右两排,中间为人行道,用砖建成四方形或长方形池子。池高1m,四周和池底用水泥抹光滑。池的面积大小不等,有2平方米,4平方米、6平方米、10平方米或更大,以利于大小分开饲养。每个池边都要设-个水位孔(或称溢洪孔,孔位高35cm,便于排水和控制水位。各池要安装进水管,管径大小视饲养池的面积大小而定。每个进水管都装上水龙头调节水量。池底设活动的石板孔穴,备娃娃鱼栖息用。 (四)要掌握饲养管理方法:夏秋季投食以蛙类为主要饵料,冬春季以羊肉为主要饵料。喂食的时间,每天早晚各1次,投喂数量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摄食能力酌定。每长1kg娃娃鱼需要精料1.7kg。 一般冬季少投饵,春季增加,夏秋季多投饵。以投喂新鲜、活饵为好。此外,应加强管理,做到勤巡塘、勤观察,勤检查、勤清污、勤洗池,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发生鱼病要及时用药消毒治疗。
娃娃鱼在什么环境下生长
本人上养殖娃娃鱼的,看网名娃娃鱼室内养殖方法(简单易懂)最近很多朋友都在问我,娃娃鱼怎么养殖,鱼池如何修建,娃娃鱼容不容易生病, 娃娃鱼养殖的市场及风险等等,来不及一一回答,现将个人的心得整理如下,仅供参考;问:娃娃鱼是不是一定要在山洞里养殖答:受舆论影响大部分人认为娃娃鱼只能在山洞里养殖,其实不然,山洞成本太高,不是普通家庭可以车改承担的。现在汉中等地的养殖户,一般在地下室,或在一楼修建成水泥池养殖。这样成本低,便于管理。娃娃鱼养殖不费空间,有一二十个平方,利用好即可养殖一二百条鱼。问:娃娃鱼苗对水质的要求答:大鲵(娃娃鱼)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问;娃娃鱼养殖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8~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问;娃娃鱼池的建造娃娃鱼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娃娃鱼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8~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问;娃娃鱼吃什么 饵料投喂,鱼苗阶段一般投喂红线虫、蚊虫的幼虫等为主。用刀切割为米粒大小(以鱼苗能吞下)。成鱼可以喂小虾、泥鳅、小鱼等。根据当地的饵料资源来定。问:娃娃鱼养殖如何做到日常管理喂养鱼苗水位不要太高一般在6—8公分为宜。喂养大鱼也同样不要太高,只要水位超过鱼体5—8公分就可以了,太高了鱼换气不方便。鱼池每天必须清理干净,排泄物、残留饵料、池子都要清理。以免滋生细菌,每周对鱼池消毒一次。一般是晚上投食,早起起来换一次水,娃娃鱼的生命务很顽强,只要保持水质干净,娃娃鱼很少生病。问 娃娃鱼的效益怎么样,风险如何答:可以这样讲吧,娃娃鱼养殖的效益是相当高,之前我做过统计,一个平方一年可产生两万元左右的利润。随着娃娃鱼产业开发力度的加大,娃娃鱼极有一天可以替代燕鲍翅,成为高档酒店的新贵,未来娃娃鱼产业,一年做到一千个亿是没一点问题的。,我觉得应该很特别,否则娃娃鱼为什么这么稀少,珍贵。蓝海舰队分析娃娃鱼其生存环境要求特别高,一般生活在幽暗、湍急、清凉的溪流中,要求生存温度25摄氏度以下,对水质和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娃娃鱼的名字
娃娃鱼叫大鲵..因为声音好像小孩的哭声所以叫娃娃鱼,在我国,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的支流中,大多生活在深山峡谷的溪河之中。大鲵昼伏夜出,常顶着水流在流水口等待食物,发现食物后突然出击一口咬住,待食物死亡后即吞下。
大鲵性情温驯、食性杂,其天然食物包括鱼、虾、蛙、软体动物、肉类、水生昆虫和贝类等。大鲵的生长速度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比自然条件下快得多,在适温下大鲵从1公斤长到5公斤只需1年时间,经济价值十分可观。下面主要介绍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大鲵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生存环境: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与食性: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类: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长可超过1米。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稀少,需加强保护。
保护: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CITES附录I。
别名娃娃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大鲵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视为珍品,遭到捕杀,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需加强保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我国非常珍贵稀有的资源,大鲵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本文介绍的是我所多年来开展大鲵人工养殖从鲵养殖场的设计、苗种放养、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总结,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1.1.1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2、大鲵苗种放养及种苗鉴定 2.1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二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2鲵种消毒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呋喃类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2g或亚甲基0.5g兑水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2.3种苗鉴定 2.3.1大鲵苗种与其他苗种的区别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大鲵极为相似,区别它们最主要的是比较其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隐鳃鲵科(大鲵)、小鲵科、蝾螈科形态特征比较 2.3.2大鲵苗体质优劣的鉴定 大鲵苗种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功与否。优质的大鲵苗种应该是机体健壮、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未变态前外鳃完整无病变。反之,则为劣质鲵苗。 2.4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3、养殖管理 3.1饵料投喂 大鲵饵料以鲜活的鱼虾蟹蛙及动物内脏为好,其饵料投喂与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样,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根据大鲵活动状况,投喂多在傍晚进行;定位,饵料投放位置应在大鲵洞穴附近,便于懒惰的大鲵取食;定质,大鲵对饵料质量要求较严,要求鲜活,并且对饵料的品种不能变化太大,避免大鲵拒食;定量,大鲵贪食,喂食量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按体重的10~15%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在大鲵饵料投喂吃食时,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避免其吐食。 3.2调节水质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3.3调节水温和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3.4防逃防偷 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4、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大鲵属。大鲵属有两种,即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中国大鲵是一种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不仅具有高于甲鱼27倍的营养及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我国,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的支流中,大多生活在深山峡谷的溪河之中。大鲵昼伏夜出,常顶着水流在流水口等待食物,发现食物后突然出击一口咬住,待食物死亡后即吞下。
大鲵性情温驯、食性杂,其天然食物包括鱼、虾、蛙、软体动物、肉类、水生昆虫和贝类等。大鲵的生长速度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比自然条件下快得多,在适温下大鲵从1公斤长到5公斤只需1年时间,经济价值十分可观。下面主要介绍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