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锦鲤养殖技术 (东方锦鲤养殖技术与管理)
今天天气不错,待在家里闲来无事,给大家介绍下东方锦鲤养殖技术 的相关知识,另外也会对大家比较关心的东方锦鲤养殖技术与管理这个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如果本文的知识能为您解决心中的疑惑,那麻烦收藏本站,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锦鲤的详细养殖技巧
锦鲤鱼怎样养才能长得快?有什么方法的吗?
锦鲤鱼怎么养 小锦鲤的喂养方法
求关于锦鲤的饲养方法
鱼池怎样养好锦鲤的方法
怎样才能养好鲤鱼
锦鲤的详细养殖技巧
常养鲤的注意事项: 一、锦鲤和金鱼一样对水温、水质的要求并不严格,生活的水浊范围为2-30摄氏度。对环境适应性虽强,但却有不能抵抗水温急骤变化的弱点,如长期人工饲养,水浊升降2-3摄氏度时尚能忍受,温度下降或升高的幅度超过2-3摄氏度时,鱼容易生病,温度升降幅度加大到7-8摄氏度时,鱼匍匐于水底不食不支,若温度突变幅度再中大,甚至会立即死亡,最适生活的水浊是20-25摄氏度,在这种温度的水中,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控制到最适宜锦鲤生长的水温,使鱼能有舒适环境而生长迅速更为理想。黄金鲤在水中生活依靠鳃吸收溶于水中的氧,将氧送到鱼体中和吸收的食物营养成分化合而产生能量以维持生命,所以水中是否有充足的氧是养好鱼的关键,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所需的氧量在水温5-6摄氏度时为35毫克/升,由此证明水温越高,耗氧量越大。 二、新缸或者新池要注意每天多换些水,如果水养的比较好了,每周换两次就可以了。 三、每天注意观察鱼的状态,如果有鱼不吃食或者趴在一角,就要考虑鱼是不是病了。 四、在转移鱼的时候,最好用业余的锦鲤捞网,一般使用神仙网。这样不容易造成鱼的损伤。 五、看到鱼擦身,一般是鱼有寄生虫了,可以考虑进行杀虫。 六、如果看到水一直比较混浊,应该考虑过滤系统是不是出了问题。 七、鱼有病的时候,不要急于隔离。如果需要隔离,应该有完备过滤系统的隔离缸。 八、不要在一个时期大量购入不同渔场的锦鲤,防止交叉感染。 九、家中应该准备些常用的药品,如粗盐、日本黄粉、高锰酸钾、抗生素、杀虫药等。 十、买入鱼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水体大小和过滤系统的效率,养鱼密度不要太大。 祝养殖愉快!,掌握好繁殖季节、掌握好锦鲤产卵时间、掌握好时机打催产素: 打完催产素十分钟左右(具体看鱼的表现),准备人工产卵繁殖。人工繁殖受精率比自然产卵繁殖受精率高。 受精卵要消毒,孵化水禁用绿水老水。孵化水及孵化缸、池也要杀菌消毒。受精卵放入孵化缸、池后要投放亚甲基蓝预防水霉病。 掌握好时机取出鱼巢,过早会引起育苗死亡,过晚会引起水中细菌的滋生。 鱼苗孵化出来在两天内不用投喂,会吸收卵黄内的养分,你为也不吃的 看错了 锦鲤比较好养,春、夏、秋季节,注意细菌病的发生,冬季注意鱼鳔症、炸鳞病的发生。 养鱼是重在预防,不要等与而生病了再去治疗。提早发现有异常提钱治疗。 水尽量少换,因为鱼儿对薪水刺激比较敏感。换水的温差不要超过四摄氏度。 水中保持盐水比例在0.03%至0.05%之间。 这样会有效预防鱼病的。
锦鲤鱼怎样养才能长得快?有什么方法的吗?
锦鲤源于中国鲤鱼,现在是日本的国鱼。因为鱼体表面色彩鲜艳、花色似锦,所以得名锦鲤。锦鲤对环境的要求对饮食的要求都不高,家长要想让它能更快、更健康的成长,也可以通过健康的管理饲养来完成。首先,要给锦鲤准备一个空间足够大的水族箱,水质要达到锦鲤生活的最佳标准。水质应该呈现弱碱性,稍硬性,水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水温稳定,而不能随意的变动。因为一旦水温骤然变动超过2-3摄氏度,那么锦鲤鱼就会有不适应的症状。其次,锦鲤的成长需要足够的氧气。所以家长应保持水质中有足够的溶氧量,来维持锦鲤的日常成长。同时要为锦鲤选择一个优良的过滤器,加强水质的净化,保持水环境能长久的干净健康,符合锦鲤鱼成长的标准。第三,要促使锦鲤鱼能更快、更健康的成长,饮食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饲养者每天应该投喂更多的次数,当然投喂还应该科学,每天定时定量。在喂食的时候,要注重食物的营养质量。锦鲤鱼是杂食鱼类,它们对食物来者不拒,但是有些食物对它的成长帮助不断,而有些食物对锦鲤的成长则非常重要。例如,红虫、干虾等鲜活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促进锦鲤的成长会更有帮助。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要保证锦鲤鱼健康、快速的成长。饲养者还应该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定期的给鱼缸杀菌消毒,更换新水,定期的给锦鲤杀菌消毒等等,都是避免锦鲤生病的主要手段。当然也只有这样,锦鲤才能更健康的成长。,多吃些蛋白质高的食物,比方说鸡蛋,牛奶什么的,芝麻也很有用。还有用啤酒洗头,我试过,也是有点用的。平时没事拿梳子梳梳头,也能促进头发生长。最后就是要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
锦鲤鱼怎么养 小锦鲤的喂养方法
维持水质:锦鲤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我养的6条锦鲤有二十多厘米长,每天的排泄物比较多,所以我买了一个几十块的过滤器(24小时运转),一边输氧一遍过滤水质。一般每天耗费的电量在1度以下。换水频率一周一次,一次换水三分之一到一半。不能一次换水过多,这样会造成鱼缸中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容易让锦鲤不适应。还有一个哟啊注意的问题是,不要让油污染了浴缸,否则就容易造成缺氧窒息。 鱼缸的清洗:如果你买那种全自动的鱼缸,内设清洁系统,半个月换一次滤棉或者清洗一次就可以了。但是锦鲤其实用不到那么复杂的设备,所以鱼缸容易长绿苔,防止长绿苔的方法就是常清洗鱼缸,清洗鱼缸的时候要把鱼都捞出来,并保留一半的水不要倒掉,清洗完鱼缸以后倒回去。如果你没时间经常清洗鱼缸,你可以把鱼缸放到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并将光照多的地方贴上壁纸。 不要种水草:现在那些水草都很贵,养锦鲤的话,水草很快就会被吃掉,得不偿失。而且吃剩下的那些残渣很容易污染水质。我的方法是在一个单独的盆里养水草,定期往鱼缸里投放水草,补充营养。 水温的控制:锦鲤可以熬过寒冷的冬天,不过冬天活力比较差。如果天气特别冷,就注意投放一些有营养的鱼饲料,补充热量。如果天气特别热就少喂一些食物,多清理鱼缸,多换水。换水的时候,注意水温,如果把锦鲤突然放到冷水里,它就很难适应,所以要把水放到盆里凉一会,使水温和气温差不多的时候再倒入浴缸中。 食物:锦鲤是杂食动物,蟋蟀、蚯蚓等昆虫都能吃,面包渣、馒头等素食也没问题。总之是你吃的东西它基本上都吃,所以我养锦鲤就跟养狗似的,我吃剩下的玉米给他们都能吃。如果你喂食比较多的话,就要勤换水,喂的越多,水质越差。一条鱼到底喂多少饲料合适呢?这个说不好,一般的标准是,你喂食以后,锦鲤很快的吃完,你就得多喂一点。如果锦鲤在5分钟内还没吃完,那说明你喂的不少啦。 鱼缸的大小:我养了6条锦鲤,都是二十多厘米长,鱼缸是150X60X70的规格,不算很大,所以锦鲤的生长速度就比较慢了。这算是比较拥挤的养殖密度,所以必须24小时开启过滤器,过滤器也有增加氧气的功能,一旦停电,就得防止缺氧死亡。 灯光的照射:锦鲤不需要特别的灯光照射,不过为了杀菌,也可以购买那些有杀菌效果的灯,晚上的时候开一两个小时。这个设备我也有,但是看不到什么直接的效果,于是就停用了一段时间。当然这不是说这灯没有效果(有些医院也是用这个原理来杀菌的),只是我看不到罢了。
求关于锦鲤的饲养方法
一、环境要求 锦鲤和金鱼一样对水温、水质的要求不严,适温范围为2℃~30℃,但不能抵抗水温骤变、温差骤然超过2℃~3℃锦鲤会出现不适,最适水温为20℃~25℃;需求充足的氧气,适于生活在微碱性、硬度低的水质环境中。所以换水的时候尽量好平衡新旧水水温,温差不要超过2度。二、食性要求 锦鲤是杂食性鱼类,一般软体动物、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底栖动物以至细小的藻类或人工合成颗粒饵料均可食之。蟋蟀、蚯蚓等昆虫都能吃,面包渣、馒头等素食也没问题。总之是你吃的东西它基本上都吃,所以我养锦鲤就跟养狗似的,我吃剩下的玉米给他们都能吃。如果你喂食比较多的话,就要勤换水,喂的越多,水质越差。一条鱼到底喂多少饲料合适呢?这个说不好,一般的标准是,你喂食以后,锦鲤很快的吃完,你就得多喂一点。如果锦鲤在5分钟内还没吃完,那说明你喂的不少啦。三、 维持水质:锦鲤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我养的6条锦鲤有二十多厘米长,每天的排泄物比较多,所以我买了一个几十块的过滤器(24小时运转),一边输氧一遍过滤水质。一般每天耗费的电量在1度以下。换水频率一周一次,一次换水三分之一到一半。不能一次换水过多,这样会造成鱼缸中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容易让锦鲤不适应。还有一个哟啊注意的问题是,不要让油污染了浴缸,否则就容易造成缺氧窒息。四、水温的控制:上面说过了,锦鲤可以熬过寒冷的冬天,不过冬天活力比较差。如果天气特别冷,就注意投放一些有营养的鱼饲料,补充热量。如果天气特别热就少喂一些食物,多清理鱼缸,多换水。换水的时候,注意水温,如果把锦鲤突然放到冷水里,它就很难适应,所以要把水放到盆里凉一会,使水温和气温差不多的时候再倒入浴缸中。五、不要种水草:现在那些水草都很贵,养锦鲤的话,水草很快就会被吃掉,或者被锦鲤连根拔掉得不偿失。而且吃剩下的那些残渣很容易污染水质。我的方法是在一个单独的盆里养水草,定期往鱼缸里投放水草,补充营养。六、饲养密度:水簇箱密度一般60立方厘米×30立方厘米×15立方厘米可故养体长15厘米~20厘米的锦鲤6尾;90立方厘米×30立方厘米×50立方厘米可放养8尾;110立方厘米×30立方厘米×50立方厘米可放养10尾。七、四季管理:锦鲤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其管理方法也不同。春季,天气乍暖还寒,锦鲤由冬眠开始复苏,饲养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但要特别注意突然降温,要及时覆盖薄膜,保持水温稳定。夏季,天气高温酷热,须加盖塑料遮光网,防止阳光直射。秋季天气少雨多晴,水温明显有所下降,最适锦鲤生长,可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的比例。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当气温降至0℃时,要将锦鲤及时转移到室内鱼池越冬,室内水温要保持在2℃~10℃。在缸里养,过滤一定要超强大.要经常换水.每隔3到5天换一次1/5。因为它们吃喝拉撒都很多.鱼也是会撒尿的.所以要保持水的新鲜.只有经常换水.否则就会爱得病。,你百度搜索 锦鲤鱼风水篇
鱼池怎样养好锦鲤的方法
新鱼入缸前的注意事项:一、初次养鲤,新水要放置一段时间,打开过滤和气泵,大概三天到一周后才能放鱼。二、新鱼到家,将家中的原水倒入大整理箱,将袋子放入其中,泡上30-50分钟,保证水温一致。三、在原水中放入高锰酸钾,浓度使水呈粉红色。倒出一部分袋子中的水,并将整理箱中的水加入袋子中,反复几次。这个过程在10-15分钟左右。四、将鱼挪入隔离缸,隔离缸中应该先加入千分之五的海盐,按说明书比例加入日本黄粉。加强打氧。三天后,鱼没有问题就可以转入自家的水族箱或者水池。五、鱼在进入新环境后三日内不要喂食。看到鱼完全恢复了再喂。日常养鲤的注意事项:一、新缸或者新池要注意每天多换些水,如果水养的比较好了,每周换两次就可以了。二、每天注意观察鱼的状态,如果有鱼不吃食或者趴在一角,就要考虑鱼是不是病了。三、在转移鱼的时候,最好用专业的锦鲤捞网,一般使用神仙网。这样不容易造成鱼的损伤。四、看到鱼擦身,一般是鱼有寄生虫了,可以考虑进行杀虫。五、如果看到水一直比较混浊,应该考虑过滤系统是不是出了问题。六、鱼有病的时候,不要急于隔离。如果需要隔离,应该有完备过滤系统的隔离缸。七、不要在一个时期大量购入不同渔场的锦鲤,防止交叉感染。八、家中应该准备些常用的药品,如粗盐、日本黄粉、高锰酸钾、抗生素、杀虫药等。九、买入鱼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水体大小和过滤系统的效率,养鱼密度不要太大。,按照你池子的规格,水才不到2T,水泵流量4到6T就可以了,规格20的锦鲤可以养殖20条左右,规格30的15条左右,规格40以上的只能是6到8条,20cm的最多10条 我以前也水泥池子养过金鱼 你的鱼太多 最好60cm深
怎样才能养好鲤鱼
锦鲤属于冷水鱼,不需要加热棒,锦鲤喂食不用太多,水中多加些盐预防疾病,我找来的,你好好看看吧~~ 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混养和密养 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颜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豆绿、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标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为优质种群,如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为使水色良好需适时适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饵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类,另补充配合饵料、油饼类、谷类和糠麸或田螺、贝类等。投饵要适时、适量、定点,以便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施肥的目的在于培养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绿肥为主。高产精养池内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威胁鱼类生存,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或氧气,以避免鱼类泛池、浮头现象发生。 综合经营 中国常以池塘养鱼为主,与家畜、家禽饲养、养蚕、种菜等综合经营,以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如广东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就是在鱼池堤埂植桑、桑叶喂蚕、蚕沙和蚕蛹等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使鱼、桑、蚕都能很好生长,形成水陆相互促进的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池塘养鱼技术要点 1.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5.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1.0_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6.高产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7.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 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 8.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a.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 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d.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 g.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 做好池塘日记记录和统计分析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鱼种放养和计划收获、实际收获记录、投饵施肥记录、水质管理和鱼病记录、经济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养鱼技术的主要要点。用八个字可系统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宽敞的水面; b.种要有优质的品种和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c.饵要有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d.密以较高的密度获得较高的产量; f.混适当混养肥水性鱼类; g.轮搞好轮捕轮放,也可搞轮作即上茬养成鱼,下茬养鱼苗; 防认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贯彻“有病早防,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