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技术及饲料)

养海鲜 用户投稿 2023-06-16 04:16 204 0

鳜鱼养殖周期主要分为鱼苗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及成鱼养殖阶段。育苗培育阶段:进行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鱼种培育阶段:鳜鱼苗出膜后要用筛网筛掉卵膜和死卵等脏物,然后再按鳜鱼苗大小分池培育。成鱼养殖阶段:合理投喂饲料、控制放养密度和积极预防疾病。



一、鳜鱼苗培育阶段



培育鳜鱼苗阶段的环境很重要,鱼池的水质要清淡,不浑浊,并且池底还要摆放一些沉水性的水草,酸性池和比较容易浑浊的池水不不可以培育鳜鱼苗的。在放进鳜鱼苗之前,鱼池都要进行消毒,然后还可以放一些培育水质用来培育饵料鱼。



二、育苗培育阶段



要进行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人工催产时期一般都是4-9月,使用催产药物的分量也要根据天气、水质、水分的不同进行使用。孵化期间要格外注意水温,水质要求含氧量充足,水流流速要保持在每秒1-2米,刚刚孵出的鳜鱼苗长度只有4mm左右,人工培育后可以长至30mm左右。



三、鱼种培育阶段



鳜鱼苗出膜后要用筛网筛掉卵膜和死卵等脏物,并且这个时期的鱼苗只能上下游动,不能平行游动,所以要准备刚出膜的活鱼作为饵料鱼,比如泰鲮、麦鲮等。需要每天换水消毒来保持培育池的干净,消毒药剂用粗盐和二溴海因比较好。



鳜鱼苗要按大小分池培育,大约十二天左右,鳜鱼苗体长可以长到4cm左右,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达到4cm的鳜鱼进行分类售卖了。



四、商品鳜鱼养殖



商品鳜鱼养殖主要注意饲料管理、放养密度和疾病防御,鳜鱼是食肉鱼类,所以要准备一些小鱼小虾等蜉蝣生物,但是为了鳜鱼能够更全面的生长,也要适量的放一些饲料,但是每次放饲料的时候都要将上次喂养残留的饲料捞出来,防治在水池中分解造成鳜鱼误食感染病害。



五、建议



鳜鱼的抵杭能力比较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染病的,但是养殖的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寄生虫和细菌,所以我们要定期将池塘消毒,清楚鱼池里面的细菌,防治鳜鱼遭受病害。



鳜鱼养殖的密度也是能决定鳜鱼成活率比较关键的一点,一般一亩池塘只能放1000-2000亩的鱼苗,如果放的过多则会不容易管理,会造成鱼苗死亡,所以每亩的鳜鱼数量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小提示】如果觉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及时关注、收藏!留下脚印评论,方便以后查看。转发给更多人的受益。请关注(划到上方点关注)、收藏(点击下方的五角星★),欢迎转发评论交流!



【生态三农】每天为您推送最新三农政策、价格行情、新作物、新技术、创收创富、实用项目等文章。


鳜鱼养殖方式较多,但目前发展最快、效益最高、养殖技术要求最难的是鳜鱼池塘主养健康高效养殖模式,其技术要点主要包括:



一、池塘选择



养殖鳜鱼池塘应选择在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有充足适口饵料鱼保障、靠近江河、湖泊、水库的地方。主养鳜鱼的池塘面积以5~6亩为宜,水深2.0~2.8米,池底淤泥20~30厘米,每2~3亩配备1台增氧机。



二、放种前池塘准备



利用冬季闲置时节,抽干池水曝晒池底,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孢囊,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氧化。饵料鱼进池前10~15天用75千克/亩~100千克/亩生石灰干法或氯制剂清塘消毒。



三、基础佴料鱼的准备



鱖苗投放前15~20天,放养鲢、鲮、草鱼等任一种鱼水花作为鳜鱼下塘时基础饵料鱼,密度按60万尾/亩~80万尾/亩。



四、鳜苗种选择



购苗应从正规生产场家购买。质量好的鳜苗标准: 集群性好,沉于网箱底部。饱肚、规格整齐、大小均匀、体色鲜亮。活动力强,健壮质优的鳜苗水体自然状态下身体倾斜,保持弯尾,似攻击状。鳍条完整、无畸形。



五、鳜苗下塘前池塘水处理



保证池塘水深1.5米以上,在鳜鱼苗下池前5~7天选用有机肥或生物肥培肥水质,待水色变为嫩绿色后即可开始投苗。



六、鳜鱼种放养



当池塘基础饵料鱼的规格达到鳜鱼适口规格时,将选购的鳜鱼苗或自己培育的大规格鳜鱼苗,经食盐浸泡消毒后,放入池中。不同规格、不同放养密度与产量指标有关。体长3cm左右的投放1200~1500尾一亩,体长5cm左右的投放800~1000尾一亩。



七、饵料鱼的配套养殖与投喂技术鳜鱼养殖成败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饵料鱼的科学供给。具体包括:



养成一尾500克商品鳜鱼需消耗2~2.5千克饵料鱼。饵料鱼配套养殖面积一般为鳜鱼养殖面积的3.5~4倍。饵料鱼的培育可以采取多批次、多梯度、高密度放养,逐步起捕稀疏。饵料鱼配套养殖可采用社会化分工养殖,从而减小鳜鱼养殖户饵料鱼配套面积和风险。



凡是没有硬棘的鱼类,均可选为鳜鱼饵料鱼。湖北地区5至6月可选用本地鲢、鳙、草鱼、鳊鱼;7至9月高温季节可选用广东麦鲮;冬季可选用小规格的鲤、鲫、鲢及野杂鱼。饵料鱼规格应根据鱖鱼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相应规格的饵料鱼



根据鳜鱼的生长需要定期补充饵料鱼,使池塘中饵料鱼经常保持一定的密度,以保证鳜鱼始终摄食饱满。一般6至8月,每3~5天投喂一次,9至10月每7至10天投喂1次,其他季节15至20天投喂1次。



八、鳜鱼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鳜鱼生活于水体底层,患病早期不易察觉,一旦浮于水面显现症状时,就已进入疾病的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尤其是病毒性出血病,基本上无有效治疗措施。因此,提倡健康科学的养殖模式,保持池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1、合理放养



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环境条件、养殖技术水平、饵料的充足与否、资金情况等因素而定。建议以800~1200尾/亩为宜。





2、放养规格



要求放养规格整齐。建议投放通过池塘标粗后达6.0厘米以上的大规格苗种,可有效提高鳜鱼抗病力、成活率,保证年终产量。



3、加强水质管理



通过定期泼洒生石灰、有机肥、调水素等,保持良好水色。鳜鱼池的水色宜保持嫩绿、茶绿、褐绿,透明度25~30厘米。适时开启增氧机,晴天下午3-5时开机2—3小时,阴雨连绵、气压低的闷热天气应提前开机,通宵开机。



九、池塘日常管理



加强巡塘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巡塘,不仅要对水质做一般的巡视检查,还要对鳜鱼的摄食强度、饵料鱼的反应、鳜鱼粪便等做仔细观察,以确定鳜鱼摄食量、饵料鱼的存塘及水质状况。建立养殖档案,严格对投入品的管理,建立鳜鱼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技术及饲料)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