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养殖育苗 (牡蛎育种)

养鸭 用户投稿 2023-10-18 15:00 463 0

今天天气不错,待在家里闲来无事,给大家介绍下牡蛎养殖育苗 的相关知识,另外也会对大家比较关心的牡蛎育种这个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如果本文的知识能为您解决心中的疑惑,那麻烦收藏本站,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生蚝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哪些

如何养殖生蚝

怎样育肥牡蛎??

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问题,人们培育出...

贝类是怎么饲养的

贝壳类怎么繁衍后代?




生蚝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哪些


人工养殖用的蛎苗,一般都是海洋中的自然苗。养殖方式,主要有:筏式养殖法、延绳养殖法、棚架式养殖等。牡蛎收获前5~6个月将养成区的水泥柱再移往水质肥沃、流速较大的泥质海滩进行育肥。生蚝生长在温、热带海洋中,以法国沿海所产最为闻名。生蚝肉质细嫩,鲜味突出,带有腥味,味道独特。可以氽汤,打卤、烧、软炸,还可制成罐头,亦可加工制成蚝豉或蛎干,蚝油。扩展资料:生活习性:1、固着生活以壳粘着在其他物体上而行固着。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米的范围内。 2、抗逆性牡蛎还是抗逆性最强的水生动物之一,2亿年来潮间带多变的环境练就了牡蛎对温度、盐度、露空和海区常见病原极强的抵抗能力,在落潮露出水面时,能够耐受夏天酷热干燥的天气,同时也能够成功适应冬天冰冻天气,在离水露空条件下可存活1~2周,甚至1个月的时间。 3、性别反转在自然群体中,大多数牡蛎个体属于雌雄异体,小部分为雌雄同体,牡蛎还可以自发“变性”,同一个个体在不同年份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性别。 4、食性过滤取食。依靠海洋中的微型海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5、繁殖据统计,一只雌性牡蛎在一个繁殖季节可以生产出高达4亿的卵细胞,而牡蛎的性腺只在繁殖季节才充分发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蚝,生蚝,也叫 牡蛎;属于一种广温广盐性的海产贝壳。以海洋捕捞为主,人工养殖较少。人工养殖用的蛎苗,一般都是海洋中的自然苗。养殖方式,主要有:筏式养殖法、延绳养殖法、棚架式养殖等。牡蛎收获前5~6个月将养成区的水泥柱再移往水质肥沃、流速较大的泥质海滩进行育肥。由于牡蛎种类和海区环境不同,采苗季节也不同;故人工养殖大都是半成品养殖。也就是采用野生苗,然后再进行人工养殖,生长环境跟野生贝类,基本差别不大。,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据说全球有100多种,我国已报道的有20多种。人工养殖主要是以下4种:即近江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和长牡蛎。现将长牡蛎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长牡蛎也称真牡蛎、日本真牡蛎,太平洋牡蛎自然分布于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性贝类。它附着在退潮时露空的岩石或建筑物上。我国自1979年引进养殖。 一、生活习性 牡蛎自附着开始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着物而自行移动,仅有启闭壳运动。左壳固着,只有右壳能启闭张合运动。并依靠右壳启闭运动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动。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紧闭贝壳以度难关。长牡蛎为广温性贝类,在0-32℃水温中能生活,最适生长水温为15-25℃。它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在盐度为10-40‰范围内均有分布,盐度低的海区生长快。牡蛎主要摄食单细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无特殊的规律性,一般水温在10-25℃时摄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摄食强度相对减弱。 二、繁殖特性 牡蛎满1龄性腺就成熟开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种。长牡蛎为卵生型,体外受精。长牡蛎绝大部分为雌雄导体,小量为雌雄同体。性腺成熟时,雄性为乳白色,雌性为淡黄色。长牡蛎当自然海区水温上升到16℃时性腺开始成熟,水温达到24-25℃时为产卵盛期。在浙江省的乐清湾海区繁殖盛期为6-7月。牡蛎产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在水温23℃时,受精卵经20-22小时发育形成D形幼虫,在水温23-26℃的条件下,D形幼虫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幼虫平均壳长可达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虫出现眼点,这时应投放附着基,好让幼虫变态附着。 三、苗种生产 目前牡蛎养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两种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过程有:亲贝暂养与促熟,采 卵、孵化和选优,饵料与幼虫培育,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稚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过程有:采苗场选择、亲贝性腺发育检查、浮游幼虫的采集和调查、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等工序。 四、养成:牡蛎的养殖方法较多,随着养殖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其中较常见的有插竹养殖、底播养殖、条石和立石养殖、垂下养殖等。其中垂下养殖又分为栅架式、延绳式和筏架式。不论是哪种养殖方法、方式,选择养殖场地是关键,要根据牡蛎的生活习性和牡蛎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并在其适应范围之内来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农业有害废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种养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环。长牡蛎垂下式养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时疏散养殖密度,调节养殖水层,加固防台、防沉(筏)等。 五、收获:长牡蛎一般需养殖15-18个月可收获。收获时要考虑牡蛎软体部的丰满度及贮藏、运输等因素予以进行。


如何养殖生蚝


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据说全球有100多种,我国已报道的有20多种。人工养殖主要是以下4种:即近江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和长牡蛎。现将长牡蛎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长牡蛎也称真牡蛎、日本真牡蛎,太平洋牡蛎自然分布于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性贝类。它附着在退潮时露空的岩石或建筑物上。我国自1979年引进养殖。 一、生活习性 牡蛎自附着开始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着物而自行移动,仅有启闭壳运动。左壳固着,只有右壳能启闭张合运动。并依靠右壳启闭运动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动。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紧闭贝壳以度难关。长牡蛎为广温性贝类,在0-32℃水温中能生活,最适生长水温为15-25℃。它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在盐度为10-40‰范围内均有分布,盐度低的海区生长快。牡蛎主要摄食单细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摄食无特殊的规律性,一般水温在10-25℃时摄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摄食强度相对减弱。 二、繁殖特性 牡蛎满1龄性腺就成熟开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种。长牡蛎为卵生型,体外受精。长牡蛎绝大部分为雌雄导体,小量为雌雄同体。性腺成熟时,雄性为乳白色,雌性为淡黄色。长牡蛎当自然海区水温上升到16℃时性腺开始成熟,水温达到24-25℃时为产卵盛期。在浙江省的乐清湾海区繁殖盛期为6-7月。牡蛎产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在水温23℃时,受精卵经20-22小时发育形成D形幼虫,在水温23-26℃的条件下,D形幼虫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幼虫平均壳长可达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虫出现眼点,这时应投放附着基,好让幼虫变态附着。 三、苗种生产 目前牡蛎养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两种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过程有:亲贝暂养与促熟,采 卵、孵化和选优,饵料与幼虫培育,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稚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过程有:采苗场选择、亲贝性腺发育检查、浮游幼虫的采集和调查、附着基的制作、处理与投放等工序。 四、养成:牡蛎的养殖方法较多,随着养殖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其中较常见的有插竹养殖、底播养殖、条石和立石养殖、垂下养殖等。其中垂下养殖又分为栅架式、延绳式和筏架式。不论是哪种养殖方法、方式,选择养殖场地是关键,要根据牡蛎的生活习性和牡蛎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并在其适应范围之内来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农业有害废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种养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环。长牡蛎垂下式养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时疏散养殖密度,调节养殖水层,加固防台、防沉(筏)等。 五、收获:长牡蛎一般需养殖15-18个月可收获。收获时要考虑牡蛎软体部的丰满度及贮藏、运输等因素予以进行。

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网,蜜汁烧蚝

原料:生蚝、面粉、胡椒粉、盐、料酒、蜂蜜、老抽。

做法:

1、生蚝飞水,滤干后充分抹干水份,加面粉、胡椒粉、盐拌均;

2、锅内落油,放进砐煎至外表微焦,加料酒、蜂蜜、老抽烧煮,至汁收干即可。


怎样育肥牡蛎??


(1)深水育肥的目的 为了促使牡蛎增肉长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应适时将牡蛎移往育肥区进行育肥。一般经过7~8个月的育肥,产量可以提高一倍,而且肉质肥满,产品质量好。牡蛎育肥在广东已有很久历史,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增产措施。

育肥后和未育肥的近江牡蛎的肥瘦差别很大。如果以一些全年清瘦的、软体黄褐色的、生殖能力弱的个体(俗称“红肉”)和育肥后的牡蛎相比较,则相差更为悬殊,但这些“红肉”的个体,经过育肥,肉体也会肥壮起来。

(2)深水育肥的做法

①育肥场的选择 育肥期的近牡蛎对环境的适应条件要求,仍同养成期一样。近江牡蛎不能长时间在淡水中生存,因此育肥场不宜建立在有淡水的河口附近。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以5‰~30‰为宜。

育肥场宜选择在中潮线以下,水质浑浊,海水悬浮物质(包含浮游生物和细小的无机颗粒)多,流速较急,水质肥沃,水温稳定,干潮后,一般不受冰、霜之害。要避免长时间干露和强烈的日照,滩涂底质以泥沙质为好。

②育肥的季节 广东地区的近江牡蛎育肥期,一般自9月以后,至翌年4月初结束。因这段时间育肥场的盐度逐渐增高,盐度变幅范围为0.3‰~28.91‰,育肥场氮、磷等营养盐含量高,浮游植物(硅藻类)大量繁殖,有利于牡蛎在短期内达到长肉增肥。

③育肥的方法 牡蛎育肥前,先在选定的育肥场,划分若干小区,设立标志,整理水底埕地。广东珠江口的育肥场水底埕地,宽5~6米,埕间距4米左右,以供船只通过和作业管理。

育肥场每667平方米面积,通常移入10立方米采苗器上的牡蛎。对石块或石条等采苗器,一般都将牡蛎从采苗器上铲下来,再运至育肥场;其他采苗器,如蛎壳采苗器,一般可一起运往育肥场。移入育肥场的牡蛎的排列形式与养成期基本相同,排间距0.5米左右。

移蛎育肥的途中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20小时,并要求做到轻搬快运,防止烈日曝晒和相互摩擦。

④育肥期的管理 牡蛎育肥期间要加强管理,密切注意海况变化,防止水质污染,交通碰撞事故,以及敌害生物危害。如遇雨季或台风侵袭、海水盐度急剧下降,应突击组织抢收,迅速将牡蛎转移到安全地带。育肥期正值春末夏初,有可能出现水底缺氧和硫化物增多,甚至发生赤潮等灾害,会导致大批牡蛎死亡,应特别引起注意。,蛎育肥养殖方法每年4月~6月份进行牡蛎人工育苗,然后送到烟台、威海等地进行养殖。牡蛎经过一年多的养殖,虽然个体长到商品规格,由于饵料不足,肥满度很低,出肉率仅5%~7%,然后把这样的牡蛎运回来进行养殖育肥。牡蛎育肥是从9月上旬开始投放,到10月底结束,历时两个月。月底以前,可以利用收获后空出的筏架进行第二批牡蛎育肥养殖。11月、12月、1月是收获量最大的时期,最晚到4月20日,牡蛎全部养成收获,育肥养殖生产结束。

牡蛎育肥养殖模式的优点

一是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海区环境的改善。牡蛎育肥是利用半年时间在海区进行养殖,再让海区用半年时间空闲休整,净化了水质,减少了海区的污染。养殖海区在休整期间,利用充足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培养丰富的基础生物,为牡蛎的育肥养殖提供了饵料保证。

二是避开了春夏两季风暴潮危害大的劣势,大大降低了养殖生产的风险。

三是解决了夏季附着物多这一棘手问题,减少了倒笼去杂等工序。

四是避开了夏季水温高,发病率高,太平洋牡蛎死亡率高这段时间,提高了太平洋牡蛎的成活率。


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问题,人们培育出...


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方法操作。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极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 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即不分裂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D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 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极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c这到题实际上考的就是基因自由组合的问题,和三倍体无子西瓜一样的,不过做法不一样,原理一样,a、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错误;b、用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错误;c、极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c正确;d、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d错误.故选:c.


贝类是怎么饲养的


这个题目也太大了吧?都要写一本小册子了~~!只好择要说一下:

养殖方法

贝类养殖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养殖场地选择、采苗育苗、养成、育肥和收获加工等环节。

场地选择

为满足贝类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生理生态要求,选择场地时必须对海区的理化、生物因子如波浪、潮汐、水流、水深、底质、盐度、温度、水质、饵料生物、敌害生物、贝类资源等进行系统调查,据此确定海区生产的安全程度。一般常将养殖海区分为采苗、养成、育苗、避洪等不同作业区。此外,养殖海区还应选在方便生产和生活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采苗和育苗

即采集野生苗种和人工育苗。①采集野生苗种。许多贝类的卵在海水中受精,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的浮游生活阶段后,变态沉入海底转入底栖生活。采苗是指采集刚进入底栖生活了数月的小贝。采苗场一般位于河口或近岸盐度较低、环境条件较稳定、有大量亲贝分布的海区。采苗季节大多在贝类繁殖的最盛期,具体采苗日期提前或滞后数天,常使采苗量相差几倍至几十倍。为此,须在繁殖盛期到来之前系统观测海区的温度、盐度、亲贝生殖腺发育情况及浮游幼虫数量的变动等,进行采苗预报。采苗方法根据贝类不同生活习性分为两大类型。对埋栖或穴居种类(如泥蚶、缢蛏等)的采苗法较简单,一般采用改良底质的方法,即在采苗时于潮间带的中、下区进行翻耕,清除敌害生物和其他杂物,或在此基础上筑堤、造畦,使刚进入底栖生活的稚贝较易钻入泥中,经一段时间的管理后,再经筛选或浮选收集贝苗。对固着或附着种类(如牡蛎、贻贝等)的采苗须设置采苗器,以提供人工基质使稚贝附着,避免大批幼苗因找不到合适的附着基而沉降到海底被泥沙埋没。采苗器种类很多,有竹、木、石、瓦、贝壳、水泥制品、树枝、稻草绳、金属网、化纤网、厚纸板等。方式有海底撒布、插竹(桩)、栅式、简易垂下式、筏式等,视苗的分布水层、采苗场底质和养成方法等而定。为防止幼苗从采苗器上脱落,应及时将幼苗从采苗器上取出,放入网笼内培育。②人工育苗。已人工生产种苗的贝类有长牡蛎、美洲牡蛎、欧洲牡蛎、硬壳蛤、菲律宾蛤仔、虾夷扇贝、栉孔扇贝、贻贝、马氏珠母贝、皱纹盘鲍和红鲍等。人工繁殖贝苗包括亲贝的蓄养和选择、人工授精、幼虫饲养、采苗及饵料培养等。其成本较低,并可通过控制亲贝的生活条件,提前生产出贝苗,以充分利用当年的主要生长期,加速贝类的生长,缩短生产周期,还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可能。

养成

将贝苗养成商品规格大贝的过程。养成场在满足养殖对象主要生态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饵料较丰富的海区;此外为管理方便和保证贝类有较长的摄食时间,宜选在潮间带的下区低潮线附近。双壳类贝类的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①海底式。即在潮间带或低潮线以下海区将贝苗按一定密度分撒在海底泥沙或贴近海底的固形物上,即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先清理场地,如翻滩(松土)、清除敌害、平畦、挖防护沟等。养成期内分若干阶段进行分散疏养。这种方式生产成本较低,应用较广,但贝类生长较慢,易受敌害侵袭,海区的利用率较低。在海底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围池蓄水养殖是在潮间带建池,退潮时池水保持一定水位养贝,可有效利用潮间带上位滩涂。②立桩式。即以树立于海底的木桩、水泥柱、石板、竹竿等为养殖基。养殖基主要设置于潮间带中下区。这种方式能使贝类离开海底和泥淤,减少敌害,生活于畅通的水流中,生长较快,单位面积产量可数倍于海底式。适用于潮差较大的滩涂。③垂下式。即将养殖基悬挂水中,养殖附着或固着生活的贝类,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先进养殖方法,适用于潮下带至约20米左右深处。依悬挂养殖基的方法又分棚架式、浮筏式和延绳式(图1、图2、图 3)。棚架式是将附有种苗的养殖基按一定间距挂在竹竿、木桩或水泥柱棚架的横梁上养殖。浮筏式即以木条或竹竿构成筏式框架,使之浮于水面如筏,下方以锚固定海底,将长数米至十数米的养殖基吊挂于浮筏上养殖。石油平台养殖牡蛎也属筏式养殖范畴。延绳式是将草绳或塑料绳延伸于水中,系以浮子使绳浮于水面,称浮绠,两端系锚缆固定于海底,养殖基吊挂于浮绠上。垂下式养殖的养殖基完全脱离海底,免受底栖性敌害生物侵害。其中浮筏式及延绳式养殖还可充分利用上层水体,不受底质限制,可养海域较广。延绳式的抗风力强,也便于沉入水面下一定深度防冰。④网笼式。主要用于养成某些易逃逸或珍贵的种类,仅用于珠母贝或扇贝等的养成。网笼由金属或化学纤维制成,形式多样,可将贝置于其中悬挂在浮筏或棚架上。此外,珠母贝养殖,除采苗、养成外,还有插核手术的生产环节(见珍珠、马氏珠母贝、三角帆蚌)。腹足类中的养殖对象主要为鲍。头足类中长蛸、乌贼、章鱼等的人工养殖也已开始进行。

育肥

贝类经养成期后,一般个体的大小已达商品规格时可予收获。但为了增加贝类软体部的肥满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收获前可进行肥育。方法一般是将贝类从养成场移到饵料丰富的肥育场,促进软体部的迅速增长。如牡蛎经养成期后从秋天开始移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量超过养成场数倍至数十倍的河口附近海区,仅1~2个月即可使牡蛎达到肥满高峰。此外,将潮间带中区养成的贝类移至低潮线附近,延长其摄食的时间和空间,或将贝类投入经施肥培养了大量浮游生物的水池中,也可达到肥育目的。

收获

贝类的生长速度有逐渐降低的特点。为提高海区利用率,一般应在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的年龄进行收获,时间短的只有几个月至1年,如褶牡蛎等;一般为2~3年,如长牡蛎、泥蚶、贻贝等;而珠母贝则为5~6年。以每年开始繁殖以前、软体部最肥满的一段时间内为收获最适期。收获时,对固着或附着的种类以人工从附着器上剥下,对埋栖种类连同泥沙一起挖起加以筛选,对穴居种类只能从底质中挖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些工业化国家在沿岸水域污染严重或缺少浅海滩涂的情况下,利用陆上人工塘试养贝类,依靠投饵和循环过滤水系统精养牡蛎,使贝类养殖发展到全人工化阶段。此外,贝藻套养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场地及器材,又使两者产生互利的生态效益,如中国的贻贝或扇贝与海带套养,褶牡蛎与紫菜套养等均达到增产目的。为了充分利用或多级利用饵料,马来西亚实施的对虾、泥蚶混养,效果也好。


贝壳类怎么繁衍后代?


到了繁殖季节,贝类的雄雌,分别将精子和卵子排到水中,随着水流的运动,这些精子和卵子会自动识别并结合,从而达到繁衍的目的.

找到一些资料可以解释更清楚些:

以牡蛎作为示范来讲解一下, 牡蛎的繁殖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两种。

牡蛎养殖育苗 (牡蛎育种)

牡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牡蛎目牡蛎科的通称。又称海蛎子。

卵生型牡蛎在繁殖季节,亲体将成熟的精子和卵子排出体外,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受精,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之后,附着在其它物体上,固着后变态成为稚贝,大部分养殖种类属此类型.幼生型牡蛎在繁殖时,亲体将成熟的生殖细胞排到出水腔中,依靠排水孔附近的外套膜和鳃肌的作用,将生殖细胞压入鳃腔中,并在这里受精,胚胎发育成面盘幼虫后离开母体,在海水中经过一个自由浮游阶段,然后附着变态成为稚贝.密鳞牡蛎属于此类.

牡蛎满1龄性腺就成熟开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种。密鳞牡蛎是幼生型,卵子成熟后排到母体外套腔内鳃叶间受精孵化,发育到面盘幼虫期后排到海水中进行浮游生活,然后再变态成成体进行固着生活。长牡蛎为卵生型,体外受精。长牡蛎绝大部分为雌雄导体,小量为雌雄同体。性腺成熟时,雄性为乳白色,雌性为淡黄色。长牡蛎当自然海区水温上升到16℃时性腺开始成熟,水温达到24-25℃时为产卵盛期。在浙江省的乐清湾海区繁殖盛期为6-7月。牡蛎产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间进行。在水温23℃时,受精卵经20-22小时发育形成D形幼虫,在水温23-26℃的条件下,D形幼虫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幼虫平均壳长可达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虫出现眼点,这时应投放附着基,好让幼虫变态附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