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鱼养殖密度 (鱼 养殖密度)
昨天和朋友谈论到最近周围圈子经常谈论到的问题一般鱼养殖密度 发现大家对这个知识都有不同的见解,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下一般鱼养殖密度 的知识,以及会对鱼 养殖密度这个点进行重点的阐述下,看完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养血鹦鹉(鱼)一般密度要控制在多少为好?
淡水养鱼鱼投放的密度是多少?
养血鹦鹉(鱼)一般密度要控制在多少为好?
通常情况下,1公分的鱼对应1L的水比较恰当,这是大家公认的。也就是说一条10公分左右的鱼,可以用10L的水来养,也是鹦鹉鱼饲养密度的一个小诀窍。比如说,有一个长宽高是1m*80cm*70cm鱼缸,水的体积就是10*8*7=560L,如果是一条鱼10cm,那么就可以养56条了。当然,虽然是这么计算,但是真真养起鱼来,就不一定要养这么多了,这个除了考虑水体外还要考虑其他的几种因素,比如鱼体实际大小、鱼缸过滤系统状况等。关于鹦鹉鱼饲养密度,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过滤。过滤系统中,滤材的多少,率泵、氧气泵功率的大小,都和鹦鹉鱼饲养密度息息相关。因此,给鱼缸配备相应的过滤系统,同样可以扩大对鹦鹉鱼饲养密度的选择。过滤系统越强大,鹦鹉鱼饲养密度就越大。鹦鹉鱼混养才好看,鹦鹉鱼饲养密度的大小,对鹦鹉鱼缸的美观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因为,鹦鹉鱼相比较其他的大中型鱼类,比如龙鱼、虎鱼、罗汉等相对便宜一点,因此,大多数玩家会多买几条进行混养,从一定程度上满足和大多数玩家朋友的审美观。
淡水养鱼鱼投放的密度是多少?
很笼统的问题,淡水养鱼要考虑的很多的!水库有大、中、小之分,渔业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鱼类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也各不相同。 大、中型水库具有是面大、水深、库容大的特点,生态条件复杂且难控制。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利用库内的天然饵料进行较为合理的粗养。 放养密度主要是根据水域的供饵能力决定的,不同水域的供饵能力不同,鱼产力(水域生产某种鱼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不同。从理论上讲,一个水域某种鱼的合理放养密度,应当是放养后存活鱼群恰好能达到这种鱼产力的密度,或者说是某种鱼对饵料的利用强度同饵料资源增殖能力相适应的密度,低于或高于此密度均属不合理,但在生产中很难达到这个要求。通常是通过渔获物分析,根据某种鱼放养后的生长情况,逐年对密度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在鱼种规格13.2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40%,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70%左右,成鱼起捕标准1千克/尾的情况下,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每年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鱼产力(千克/亩):富营养型水库:30~40,中营养型水库:20~30,贫营养型水库:15~20;放养密度(尾/亩):富营养型水库:110~140,中营养型水库:80~110,贫营养型水库:50~80;鲢鱼的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35~40,中营养型水库:30~35,贫营养型水库:25~30;鳙鱼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0~55,中营养型水库:55~60,贫营养型水库:60~65;草、鲤、鳊、鲴等搭配比例(%):富营养型水库:5~15,中营养型水库:5~15,贫营养型水库:5~15。 在水库渔业生产中,如放库鱼种的规格不到13.2厘米或回捕率达不到40%,或2~3龄的鲢、鳙个体生长已超过1千克,则鱼类的放养量应适当增加,反之,则应适当减少。同理,若当年起捕率达不到70%,则下一年度的鱼种放养量亦应适当减少,反之,则应适当增加。养殖鱼类搭配比例的调整亦需因库制宜。有的水库,水土保持较差,库水经常混浊,则鲢、鳙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减少,草鱼、鲤、鲫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增加。至于作为主养鱼类的鲢和鳙之间的混养比例须根据同龄鱼的生长速度调整。若同龄鳙的个体生长显著快于鲢,则鳙搭养比例适当增加;反之,鲢的放养比例应适当增加。许多高产水库的渔业生产实践表明,大型水库鳙的放养比例一般以大于鲢为佳。 对于新建成的大、中型水库,由于大水初淹库区,水质较肥,青草、有机碎屑等饵料也较丰富,开始1~2年的鱼种放养量可高于该库正常放养量(根据营养类型的特征而定)的2~3倍。草鱼、鲤、鳊等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搭养比例也可提高到20%左右。新建水库由于鱼类区系尚未形成,没有或很少有凶猛鱼类,鱼种的放养规格也可适当降低,甚至放养夏花鱼种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