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水位 (泥鳅养殖水质要求)

养鹅 用户投稿 2023-08-27 17:00 306 0

今天天气不错,待在家里闲来无事,给大家介绍下泥鳅养殖水位 的相关知识,另外也会对大家比较关心的泥鳅养殖水质要求这个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如果本文的知识能为您解决心中的疑惑,那麻烦收藏本站,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归纳为以下目录

养泥鳅的水质有什么要求

泥鳅怎么养殖?用什么样的土和水?要多深的河。

我想问几个关于泥鳅养殖的问题

如何能养好泥鳅

养殖泥鳅,水池具体需要什么条件,




养泥鳅的水质有什么要求


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但由于养殖泥鳅的池塘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并不是说没有要求,泥鳅池水质要求总体如下:“肥、活、嫩、爽”,水的PH值在6.5-7.5之间。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除了要有足够的水量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含适量的溶解盐类;溶氧丰富,几乎达到饱和;含适量植物营养物质及有机物质;不含有毒物;pH在7左右。 泥鳅的生长好坏和水中溶氧量呈正比,水中溶氧量高时,泥鳅摄食旺盛,泥鳅的耗氧量也随着增加,新陈代谢随之加快,有利于泥鳅的生长,第一是必须离水源比较近的地方,并且水不受工业污染,生活用水无所谓;第二是必须要有泥鳅养殖方面的技术,如果是买水花的话,那技术是要相当过硬,不然泥鳅水花死光光了也不知道,但是如果养殖寸苗的话,那注意防生病和培育水质就行;第三初次养殖泥鳅一定不要贪多,少弄点地先尝试一下,把养殖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一下看一下效果再进行来年的扩大;第四要有足够的起动资金,也就这些了。


泥鳅怎么养殖?用什么样的土和水?要多深的河。


泥鳅人工饲养技术.

可能对你饲养泥鳅有所帮助.

泥鳅养殖水位 (泥鳅养殖水质要求)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我想问几个关于泥鳅养殖的问题


池塘养殖  池塘分两种,分一般自然泥塘和人造池塘,天然泥塘简单,投资少,泥鳅食物充足,亦可自繁自育,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经济实用,效益高。无任何风险。一般适合初次养殖户养殖。注意泥鳅外逃及工业、农业污染即可。人造池塘可建成土池或水泥池。面积300-500平方米,长方型,东西走向为最好,池深:90-11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50厘米,有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为了便于管理和投饲料,池水太深太浅都不好,50厘米较理想。适合大规模养殖,一般亩产效益3万元以上。  2、 稻田养殖  稻田养殖分沟溜式和田塘式两种,沟溜式就是在稻田中挖鱼沟、鱼溜,作为鱼的主要栖息场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鱼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宽35厘米,深20-30厘米,鱼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田塘式是在稻田内部或外部低洼处,开挖鱼塘,鱼塘与稻田沟沟相通,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鱼塘深1-1.5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泥鳅的毒害,一般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一般亩产效益在5000元以上。  3、木箱及水缸养殖  在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空闲地,可以用木箱或水缸养殖。用粪肥、泥土或稻草和泥土混合物填入底层,厚度为30公分,水深保持30-50厘米,有进出水口。木箱水缸可连成一串或者一片,集中养殖便于管理,避风向阳为佳。一般效益在每平米8-10公斤。  4、网箱养殖  在湖边、河边、大泥塘中以及山间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溪里,可以用网箱养泥鳅,面积40-50平方米,网箱四角用竹杆插入底泥,网底紧贴泥面,网箱中放入三朵多孔板或二捆秸杆充做人工鱼礁。网箱用聚乙稀材料制成,一般40目网眼。每平方投放刚孵出的鳅苗20000尾或成鳅苗2000-3000尾,5-6厘米的鳅种,早、中、晚各喂一次食,经常检查网衣是否破损,网箱养殖管理方便,易捕捞,随养随卖。目前我公司大力推广的一种模式。一般效益在每平方米100元,即一个网箱可获纯利5000-6000元。  5、水生作物,鱼、鳅混养  泥鳅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鱼池塘中,混养泥鳅不用投饵,泥鳅是鱼池中的清洁工,泥鳅可以和草鱼、链鱼、鳙鱼、鲫鱼等一起混养,不宜与青鱼、鲤鱼、黑鱼一起混养,它们吃泥鳅。一般每亩可收商品鳅150公斤左右。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很多种植莲藕、菱角、荸荠、茭白等水生作物,在这些水生作物田里,可混养泥鳅,这些水田水体深,底泥有机物丰富,田中很少使用农药,比水田、稻田更适宜养殖泥鳅。只在水田里挖一个面积三平米左右的深水沟,以供泥鳅越冬和收捕泥鳅用,一般每亩收获商品鳅200公斤。  6、专业养殖  利用农田、荒地建造标准化池塘,一般面积2-3亩一个池,长方形,东西走向,南北窄,日照光线好,便于管理。池深1米到1.2米,水深60-70厘米,四周用网子围起来,防止泥鳅逃跑和有害动物的侵害。池子设计进出水口,便于换水使用。每亩投放500公斤左右5-8厘米鳅苗,效益亩产3万元。此种模式适合专业户,大面积养殖,产量高,成本低,是目前我公司主要推广的模式。  但是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二、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三、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四、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cm--4cm的夏花100尾/平方米--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cm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五、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六、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营口,我家那边辽河里都是泥鳅,不过养殖的我就不知道了,挨着河边的都应该有,营口盘锦,兴城葫芦岛都应该有!不过那东西也不挣多少钱啊~~慎重考虑考虑吧!


如何能养好泥鳅


别理上面那个傻。逼。。想养好,就三个大方向。第一啊,学习理论知识,系统的,针对性的两方面知识。(调水,疾病什么的)、第二。找个师傅带你一下。。第三。自己做一遍,细心点。 (不相信亏死你) 剩下就是慢慢摸索了。 没有绝对的, 只要适合你的就是好的技术。,2.1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一般为100~250平方米,池深0.7~1m,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需夯紧,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cm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2.2培水与放种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cm,并施入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用量为20~30kg/100平方米。待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3~4cm的鳅种放养密度为50~60尾/平方米,有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2.3饲养管理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须增加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25~27℃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饲。此外,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养殖泥鳅,水池具体需要什么条件,


泥鳅养殖场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 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有一圈缝隙,用来排出底层水,这一圈缝隙都很小,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放水的时候,将它抽出来,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不放水的时候,就将它放下去,堵住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还要加一层筛网,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就不那么容易了。,有点太深了 我个人认为养殖泥鳅的水1米到1.2 米比较好 太深了水下面氧气浓度小 不适合鱼生长 温度也低

标签列表